这些房屋基本都是面对面的,建造的时候就考虑了节省空间,一般包含三个房间、一个杂物间和一个厨房,里面住满了商铺店员、餐厅服务员、青年工人及其他收入较低的职业者。阿涅利的合作伙伴高进忠曾经非常反对他住在这里,认为这“有失身份”,但阿涅利认为自己很喜欢这种氛围,坚持住在这里,更别说他是独立拥有一套宅院,居住条件比其他好太多了,因此高进忠最后也只能作罢。
与这片区域一街之隔的地方,已经有一片此类居住区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20或30个单元的公寓楼。这些公寓楼用料扎实,设计现代化,各类设施也比较好,因此住在那里的多是工厂的高级技工、各类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小商人、学者等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与眼前这个街区形成了鲜明对比。
曾经政府有过想要改善这片居住区的想法,以改善这些住得“过分拥挤”的人的生活条件。但在确定了迁都事宜之后,这件事基本上就被搁下了,至少中央政府是不会投资了,只能靠东方县政府自己想办法。但县政府摊子也很大,很多地方都急需用钱,改善居民的住宅并不是优先考虑的项目——东方县政府曾打算把他们迁往城郊,但被拒绝了,理由是距离上班的地方太远。
房子建在郊区住不满,建在城里就挤得要死,这其实不仅仅是东方县政府所面临的问题,在青岛、平安这些大城市也非常普遍。那里有着被一条条小巷子分隔开的两层或三层住宅区,多建于很多年前,粗陋但不容易损坏,总数大概有一万多所的样子。大量工作人口住在里面,其中非技术工人往往只有一个单间,技术工人好一些,有两屋一厨的样子,他们负担得起租金或者干脆把这些房间给买下了。
民政部曾经统计过,工业城市平安县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住在这些房间里,孩童们在小巷子里四处玩耍。居住区有基本的自来水、煤气灯、下水管道等设施,产生的垃圾也有非国民劳务工定期来清理,总体而言还算过得去。
这次新首都洛阳府各区在规划时,政府也吸取了教训,对居民住宅区的建设下了很大的力气。他们在办公区或商业区建设了很多30单元的公寓楼对外出租,以供底层公务员、服务人员居住。这些房屋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带窗户,有公共厕所和厨房,总体而言非常不错了。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收入的小康之家,则提供更高档一点的公寓楼进行出租或者出售,这些公寓楼往往有三个房间,非常适合家庭生活。
至于更有一些的,如商人、高级工程师、中高级官员等,同样有安排。那是建于漂亮的花岗岩街道上的标准化别墅。墙体由青砖建成,有地下室、有回廊、有阁楼、有马厩,还有一个种满了常绿灌木和花草的院子,看起来就非常舒心。这些住宅都价值不菲,目前一共建了一千多套的样子,不接受出租,只出售,为的就是快速回笼一点城市建设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