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福港现在有全国唯一的棉花路货交易中心,未来必将成为第一大棉花集散地,因此这里发展棉纺织业的条件其实是非常突出的。现在入驻明福纺织工业园区的企业有好几家,其中最大的则是著名国营企业大鱼河纺织厂。这家厂在南锥一带有与人合资的毛纺织厂,不过厂本部还是在东方县,主要产能也集中在那里,以从加勒比海及新华夏岛进口的棉花进行加工。不过在经过仔细思考并报经纺织工业部批准后,大鱼河纺织厂决定逐步搬离东方县,并将厂本部设到汴河岸边的明福港,以就近利用查科平原的资源进行生产。
毫无疑问,可怜的东方县政府又要损失一个大财源,同时当地也要流失大量的工作岗位。好吧,也许东方县已经麻木了,近年来真的流失了太多的企业,如大鱼河海军造船厂(迁往上海)、大鱼河纺织厂(迁往明福)、大鱼河兵工厂(迁往新曹)等等,这座城市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败下去,可能是全国唯一人口在慢慢减少的城市了吧。但不管怎样,事情正在发生,当地政府和人民要慢慢加深认识,他们家乡无论是环境还是区位都没有太多的优势,是注定留不下这些优质企业的——其实现在还不是东方县最悲惨的时候呢,想象一下,当首都各部门全数搬离前往洛阳府之后,当地会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
朴世堂一行人仔细参观了正在调试机器设备的大鱼河纺织厂新厂区,对此啧啧称奇。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纺织企业自然不是朝鲜那些手工作坊可比的,他们生产棉布的效率不知道比朝鲜人高了多少倍,简直就是亮瞎了他们的眼睛。而且东岸人生产的棉布似乎也远比朝鲜本地产的土布更柔软、白皙,样式也更多,相信若不是距离遥远且朝鲜农民闲时纺织不计算时间成本的话,东岸棉布早就彻底攻陷朝鲜纺织品市场了吧——其实通过釜山、元山等口岸进入朝鲜的宁波布数量已经不少了,好在朝鲜农民的生产成本实在够低,使得其市场没有被大规模侵占,但他们的这种坚持,究竟能持续多长时间呢?
“这是利用废旧布料的打棉机,它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浪费……这是最新款的自动喂毛机,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降低成本……喂毛机上面的是新式搓条机,它的出现取代了老式的粗纱机,效率大大提升……这是旋转式盖板梳棉机,它的存在,使得大量短纤维得以利用,对于整个工业的促进作用巨大……这是帽锭机和环锭机,代替了以往的低速翼锭细纱机……”随着工作人员一一介绍,朴世堂等人的嘴巴是越长越大。他们从未想到,东岸人可以将纺纱织布变成一种艺术,那流畅、快速的生产节奏,高效到冷库的生产效率,以及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低生产成本,每一样似乎都在嘲笑传统的农耕社会的纺织手工业。
朴世堂估摸着,天祖国的这些纺织机器多半还没被引进到宁波。不然的话,定海纺织厂全力开动起来,生产出大量价格低到令人发指程度的棉布的话,以朝鲜如今的进口关税水平(东岸人指定的),本土棉布要丧失多少市场份额?简直不敢想象!
不过在看了这些新式纺织机器后,朴世堂等人心思也活了。他们互相对了几次眼神,都明白对方的意思,那就是想办法从天祖国这里采购一些纺织设备带回去——哪怕是技术水平低个两代的都不要紧——发展朝鲜自己的机器纺织业。纺织机器的数量不用多,一套就可以了,另外再采买一些易损的零部件,基本上就齐活了。唯一可虑的,大概就是朝鲜自己的棉花产量不大,还得想办法解决棉花原材料的来源问题,说不得还是得到中国大陆上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