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坐于灵山,瞧见这般家破人亡的景象,又是作何感想?</p>
难道也只是一句:一家之落,可得降龙入佛,乃是造化功德?</p>
法海自出了乌鸡国,这一路上越想,这念头便越是不能通达,几乎又快见着魔障。</p>
大圣终与师父最合心意,见以往一向意气的师父,自出了乌鸡国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便知道师父是钻了牛角尖儿了。</p>
越是师父这般修为高深的,遇上了不顺畅的事儿,便越是难以化解。</p>
法海稍稍暗下心中浪海,看向了大圣:</p>
这话也就是大圣敢说了,若是八戒几个弟子,万万不敢在师父面前这般言语。</p>
八戒心中暗暗赞叹:</p>
法海闻言却观山一望,对大圣说了一句,</p>
堵不如疏。</p>
当年因为人妖之别,他便已经入过一次魔,并且导致水漫金山,且淹了一城,生灵遭灾。</p>
若说这四个字...法海实不敢当,他以此番言语教导悟空等人,其实是时时刻刻告戒自己,不要再入歧途。</p>
所谓佛魔一念之间。</p>
想不通的事情,便先放一放。</p>
没发生的事情,便先不去苦恼。</p>
如今眼前正有一座好大的妖山,且将心中负面之情宣泄一番,或许另见空明。</p>
此际正值秋尽冬初时节,但见霜凋红叶,雨熟黄粱,一路上倒也有些个好景致,自从离开了乌鸡国已经半月有余,眼前一座摩天碍日的高山阻路,小白龙此前早已自告奋勇前去探路。</p>
法海一双法眼瞧得清晰,此山之高,顶上见青霄;渊之深,涧下奈何桥。</p>
这山中妖云阵阵似火烧,山前山后黑雾滕绕,怕是那妖魔已经到了跟前在观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