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若是殿下食言,贫僧会很为难;父皇,三藏法师让我出家(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法海穿越唐三藏正文卷第四百二十八章若是殿下食言,贫僧会很为难;父皇,三藏法师让我出家“贤弟不必多礼,且先入寺中说话,稍后朕带你去慈恩寺。”</p>

这是昨天就说过的话,李世民要请三藏法师担任慈恩寺的主持方丈。</p>

可洪福寺众僧还不知道此事,因此这会儿忽听了陛下之言,一时还有些弄不清楚究竟何意。</p>

慈恩寺也才新建成,众僧都是去观瞧过的,若只说其规模,便说是长安第一寺也毫不夸张甚至有很多挂单的僧人,已经准备等慈恩寺开寺之后就转过去,前段时日还在到处跑关系。</p>

可后来听闻这慈恩寺是太子殿下在管,旁人根本插不进手去即便是太子殿下闲暇里经常召见的两个老师傅,都没能得到许诺,别的僧人就更不用多提了。</p>

李世民挥手,先让侍卫都留在寺外,而后又让众僧散了,才让三藏带他去禅房。</p>

大圣等人见了,知道这位大唐天子是有话要跟自家师父说,大圣便主动提出要同几个师弟好好在长安城里逛逛,得了师父的应允之后,师兄弟四个便一同出了寺。</p>

起初还在一处,而后因为各自兴趣不同,便渐渐分散而行。</p>

入寺才走两步,法海便看到李世民带来那人,脚步颇有不便,虽然极其克制,但跛足之相亦十分明显。</p>

法海心中有了一个猜测,但并没有多言。</p>

直到进入禅房之中——</p>

“贤弟或许不认得,这是朕那不争气的大儿子。”</p>

此刻房中只有他们三人,李世民自然不做隐瞒,直接开门见山,向三藏法师道出了李承乾的身份。</p>

“原来是大殿下。”法海之前心中虽有些猜想,但始终不能真正确认,如今听到李世民亲口言说,自然就不再疑惑。</p>

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他所知的历史中,在这个这个时间点不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亦或是这位前太子大殿下李承乾,都是已经亡故了的。</p>

如今却都还好端端活着</p>

那么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p>

是勾魂使者?</p>

还是阎王?</p>

亦或是.生死簿?</p>

不过这些事情,法海也并不会太过纠结,生老病死本就是人之常情况且,也并非没有阳寿未尽,便身先死的例子。</p>

“贫僧离开长安时,大殿下还广有贤名却不知为何遭此剧变,成了如今这般境地?”法海也不客气,这话是直接向着李承乾询问的。</p>

李世民将李承乾带到三藏法师这里,本就是担忧他的精神状况,希望借由佛法,能够让他平复心绪,恢复正常。</p>

至于三藏法师用什么方式,李世民相信御弟的手段。</p>

李承乾的精神状态并不算好,也是少年时被父母寄予的期望太大,导致他一直生活在一种“高压”之中.或许他当真有才干,但对于一个少年人来说,恐怕反而适得其反。</p>

法海对于李承乾的生平略知一二,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还没有走到造反叛乱这一步。</p>

李承乾直接坐在床上,似乎一切都不在意的样子,听了三藏法师的询问,也只是敷衍两句:“法师不妨问我父皇。”</p>

法海听了这话,心说;看来是叛逆期持续时间较长,到现在都没过去。</p>

一旁的李世民见李承乾这般作为,心生怒意,但多也是恨其不争。</p>

法海看的清楚,李世民越是这般,李承乾反而面露笑意,似乎觉着自己把父皇气到了,是一件非常值得得意的事情。</p>

同样,这也会让李世民越发生怒,从而陷入循环叠加之中。</p>

在李世民即将到达临界值,且将一只巴掌就要挥舞起来的时候,法海及时阻拦:“皇兄,不知可否让小僧与大殿下私下相谈几句?”</p>

“唉——”</p>

李世民见有了台阶,也不客气,直接就顺着下来,还向着三藏法师拜托了一句:“那就有劳贤弟多多费心了”</p>

说罢之后,李世民狠狠瞪了李承乾一眼,怒声道:“已是而立之人,尚且如此不知轻重.三藏法师乃是朕之御弟,当世高僧,你且不可怠慢,可明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