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大儒,绝非迂腐之辈尤其是曾子他们这些孔圣亲传,有师尊之豪放为榜样,他们这些做弟子的,也难免会传承到许些习性。</p>
王玄策点头表示了然,他自认自己是文臣并非武将,可即便是领悟了浩然之气,同样.他也不认为自己是儒家弟子。</p>
就以如今的大唐来说,文人书生不见得就是儒家弟子,而儒家弟子,也并非不能仗剑行侠。</p>
两者并没有本质上的冲突。</p>
文武不分家,这是如今大唐朝廷的基调,缺了哪一样,在朝堂之上都站不住脚。</p>
不是被文臣怼的张不开嘴,就是被武将捶的还不了手.即便是贞观时代已经悄悄过去,但在当今天子李治统治的大唐之下,还是保留这个传统节目。</p>
一个有活力的朝廷,对于李治这样的能君来说,才是最大的助臂况且他也是从小就在贞观朝廷观政,其实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坏事。</p>
只有没能力的皇帝,才会害怕出现驾驭不了的臣子。</p>
李治,一个要继承他父皇志向的男人,显然不会为此而担忧。但只是如今的朝臣们,还是不如贞观老臣们奔放了,动起手来的时候,也全都人情世故.</p>
依照李治所见,这项传统不说传下去了,就算是在自己这里,恐怕也维持不了多久了。</p>
东胜神州与南赡部洲之间的差别,其实还是挺大的。</p>
就好比说妖魔一类,反而是在南赡部洲遇见的更少一些.南赡部洲的妖魔少一些,基本上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二郎真君的家在灌江口,他打猎的时候,自然是就近原则,然后一圈一圈的往外扫荡;其次,就是贞观年间,大唐战神薛仁贵,领着玄甲铁骑四处清剿妖魔。</p>
薛仁贵的人族血脉之力,其实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开始真正的突破进化的。</p>
但自入了东胜神州开始,小李白只要是夜宿荒野,几乎必遭妖魔袭击。</p>
连带着一同过来的公孙姑娘,也是苦不堪言她虽然天赋不错,但毕竟修行时日尚短,好在剑修天生善于攻伐,一些个寻常的妖魔,还真不是他的对手。</p>
但架不住频率太高啊.剑修在攻伐犀利的同时,脆弱的小身板,其实也很容易成为妖魔的突破口。</p>
“本以为这一趟旅程是考验小李白.”公孙姑娘斩下一个狼妖的头颅,收剑回鞘.眼中多多少少是带着许些疲惫,“没想到真正受难的人是我。”</p>
其实这一路走来,公孙姑娘已经发现了,有那一柄“青萍剑”护着小李白,什么妖魔鬼怪能近他的身?</p>
也不用怕这小子被人拐带走,这小子跟着“青萍剑”走全都是大山荒野,一路上根本没撞见几个行人.唯一有些意外的,还是在两洲交界处遇见的王玄策与曾子.但好在双方就只是稍微接触了一下,点到即止。</p>
不过对于小李白来说,不论是被王玄策激活的人族血脉之力,还是曾子送给他的那一本“论语”,显然都是常人难以触及的机缘。</p>
这正是他的气运所在。</p>
气运其实也是守恒的.当一个人的运气很好的时候,他周围总会有一个霉运连连的倒霉蛋,公孙姑娘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倒霉蛋。</p>
因为今夜斩杀狼妖的动静稍微大了些,血腥味在山间飘荡.显然又引来了别的妖怪。</p>
单从这气势上来看,也是个棘手之敌。</p>
嘶嘶嘶——</p>
眼前这蛇怪吐着信子,乃是一条黄色的蛇妖,唇齿开合,獠牙参差,更见熏臭之气喷张.让公孙姑娘极为不适。</p>
公孙姑娘目光坚定,她虽然也想过半途而废,就此离去.但这显然不合她的道心,对于修行之人来说,道心若出了问题,那么多年的苦修,很有可能就一遭丧尽。</p>
况且,这些妖魔,还没到她当真应付不来的程度.师父让自己独自行走三界历练,此行难道不是正是磨砺?而且降妖除魔,本就是吾辈之责,若因此退却,也不必做什么剑修了。</p>
剑修,便要有一往无前的姿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