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谢时道:“我给您念公文。”</p>
赵含章特地找他和王臬谈过,说赵二郎不认字并不是蠢笨,而是因为生病了,他生了一种看见文字就会头疼恶心的病,据说文字在生病的人眼里是扭曲的,所以他们识字困难,但智力并没有问题。</p>
谢时和王臬观察过一阵,加上和赵二郎也相处过,相信了赵含章的话。</p>
不过他们觉得赵二郎的智力还是受到了一些影响的,看着比同龄的少年差一些。</p>
赵含章认为这是赵二郎从小教育不当的原因,赵长舆和王氏沉迷于让他读书认字,学不会就死命的学,没有想过从别的地方开发他的智力,反而因为他总是不认字而将他当小童对待,所以他智力发育也比别人晚一些。</p>
赵含章认为,之后只要注意培养,赵二郎是可以追上来的。</p>
王臬和谢时只觉得赵含章对自家弟弟太过自信,唉,这种自家孩子最棒的家长很难叫醒的。</p>
所以王臬和谢时只能回以赵含章微笑。</p>
虽然不觉得赵二郎在智力上能追上同龄人,可他们还是要听从赵含章的命令,从政事上教导赵二郎。</p>
谢时和王臬猜拳输了,所以今日是他带着公文过来教导。</p>
他拿出一封公文,展开,先一目十行的扫过,然后开始照着折子给赵二郎念。</p>
赵二郎听得脑袋都大了,他……大半没听懂。</p>
谢时也知道,所以念完后又以白话文解释了一遍,“博望县县令求助,说县内流民很多,按照使君的政令安置流民需要大量的钱粮,希望郡守府能支援一些。”</p>
赵二郎这会儿头才不晕了,问道:“要多少?”</p>
“粮一万石,钱二十万。”</p>
赵二郎:“我阿姐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告诉他,没有!”</p>
赵二郎可是知道的,阿姐和姐夫常常为了钱和粮食忧心,一个县都开这么大的口,南阳国这么多县,把他卖了都赚不来这么多钱。</p>
谢时面不改色,适应良好,好歹他没有直接说“给他”不是?</p>
谢时就教他道:“不可一口回绝,但也不能给足了他要求的钱粮,应当让他统计好县内流民人数,他打算如何安置,然后再谈钱粮,我们郡守府可支援一部分,既是支援,大部分自然还得他们县城自己想办法。”</p>
赵二郎问:“那你说给多少合适?”</p>
“一千石粮食或者等价的钱就差不多了,我们不能一点儿不给,不然他以为我们安抚流民之策只是说说,使君现在不在南阳国,少了使君的震慑,只怕他们又要怠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