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刘伟正的心底冒出了一丝紧张。他来到座位坐下后,微微偏头,看着窗外。</p>
考前10分钟,监考老师开始宣布考场纪律,和一些注意事项。</p>
然后将密封的档案袋展示,开始拆封,发试卷。</p>
试卷拿到手后,刘伟正先检查了一遍卷子,确认试卷有无破损和字迹不清的情况。</p>
刘伟正再把整个卷子看了一遍。做到心里大致有数。</p>
其实正常情况下,老师的建议是,大概扫一眼,不需要细看。</p>
因为万一看到自己不会的题,会影响前面正常的答题心情。</p>
刘伟正没有这样的顾虑。正常的看过之后,便开始把试卷上的考号和姓名写好。</p>
然后默默等待答题开始的口令。</p>
不能动笔答题的时间,刘伟正把试卷翻到了最后一页的作文题。</p>
先看看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待会好直接开写。一看作文题目,顿时松了口气,历史并没有改变,还是《陈伊玲的故事》。</p>
6月7日上午9点。高考第一科,语文正式开考了。</p>
铃声一响,刘伟正就开始做题。语文需要慢工出细活。特别是最后的作文,尤为需要时间。所以,耗时也特别长。</p>
高考,正式开始了。所有的高考考生们,开始奋笔疾书,为自己的目标,书写着题目的答案。</p>
9点到11点30分。整整两个半小时。考生们就为了这100分而努力。</p>
而且语文轻易不会出现满分。就算是你作文写得再优秀。老师少不得也要扣你一点卷面分数。</p>
这就像是某种特定的规矩似的。刘伟正并不介意这些。</p>
不过今年高考的语文卷子好像有些偏难。好在刘伟正最后的基础打得特别扎实。</p>
就算是换了题型,换了问法,可是刘伟正还是淡定应对。</p>
花了一个半小时,李宏昌做完了前面的题目,到了最后的作文。</p>
1979年高考的作文题是:</p>
细续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p>
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