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三章 举荐(1 / 1)

代晋 大苹果 1550 字 9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李徽之所以察觉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年前的一次闲聊之中,私底下谈及桓温废立乱局的得失之中,谢安便提过一嘴。谢安当时说丹阳尹未能履责,丹阳郡兵员额巨大,靡费钱粮,但却只养两干余兵,有侵吞兵饷之嫌。从而导致京畿外围防御形同虚设云云。
  所以,今日谢安一提,李徽便立刻想到了这一点。显然,这是王谢商议之后决定加强和控制的京畿防御体系实力的一步棋。
  司马昱对此并无异议,不过郗超提出了质疑。
  “如此重大的人事任免,为何不提前上奏朝廷?此事我居然一无所知。这般重大人事任免,起码也当廷议而决,而非诸公自行商议。陛下,臣认为当斟酌而定,不宜草率。”
  郗超这番话一出口,李徽便在心里笑了。本来还担心,以郗超的精明,会洞察王谢的意图。但现在看来,他反对的点仅仅是程序问题。

  他的意思其实是说,王谢的奏议没有经过正常程序递交。作为中书侍郎,他负责奏折呈递和诏书圣旨的拟定批转事务。也就是说,按照程序,所有奏议都必须经过他手,由他把关。
  谢安当廷奏议这样的人事任免,是没拿他这个中书侍郎当回事。是规避自己的权责搞的突然袭击。他恼火的其实是这个,所以才会出来反对。这完全没有体味到王谢等人的真实意图。
  果然在郗超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谢安和王彪之等人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新年期间,郗大人不是去会稽探望你父亲去了么?便没有来得及跟郗大人商议。眼下这不也是在商议么?早知道郗大人这么早便回来了,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同你商议的。本以为你在会稽会和家人团聚一段时间,尽一尽孝心的。没想到你数日便回了。郗大人如此尽责勤勉,可敬可佩。”谢安缓缓道。
  郗超脸上发烧,像是被人打了耳光。谢安这是在暗暗的阴阳自己。郗超确实去了趟会稽。他的父亲郗愔失去了京口和徐兖的控制权之后,被任命为会稽内史,去会稽养老去了。这一切当然是拜郗超所赐。
  正因如此,郗愔已经三年没有和郗超有任何的联系,这个高平郗氏的不孝之子,一手毁了郗氏家族的逆子,郗愔已经从内心里和他断绝了关系。只不过出于某些考虑,没有公开宣布罢了。
  郗超却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他在写信给郗愔的时候,解释说,他的所为是顺应天意而为,也是保全郗氏的明智之举。还说将来郗氏会重新由自己手中崛起,到时候郗愔便会明白他的苦心云云。
  郗愔压根连信都没看,郗超写来的信被他统统丢进了火盆里烧成灰烬。在郗愔的心里,郗超已经早已不是高平郗氏的子孙了。
  这一次郗超升任中书侍郎,帮助桓温废立皇帝,除去庾氏,自以为得意洋洋,做了了不得的大事。所以,他想着新年的时候去会稽拜见郗愔和郗氏众人。一方面想要当面的解释清楚,修复关系。一方面也是带着一种炫耀的心理前去的。
  结果,他压根没能进郗氏的门,郗愔下了严令,郗氏上下谁要是允许这逆子进家门半步,便打断双腿,逐出家门。郗超在会稽呆了一天时间,初二便灰溜溜的回到了京城。也不知是哪个好事者传了此消息出来,搞得京城上下人尽皆知,个个幸灾乐祸。

  谢安提及此事,显然在郗超看来便又是一种讥讽和嘲弄。
  但郗超很好的控制了情绪。桓温给他的任务是,留在朝廷里一方面掌控皇帝,掌握朝廷里的动向。另一方面则是尽可能的同王谢理顺关系,通过种种手段取得王谢的支持。尽量以怀柔之策来分化和软化王谢诸族。
  所以,郗超装作听不懂谢安的话。谢安解释之后,郗超道:“既然如此,倒也情有可原。但王坦之身兼门下省尚书省要职,再领丹阳尹,是否太过辛劳?”
  谢安笑了起来道:“王文度正值壮年,辛劳些也是应该的。况且此职只是暂代,将来有合适的人选,自可替换。郗大人也可物色合适的人选举荐上来嘛。王大人暂代丹阳尹是目前最好的选择。难不成要老夫和彪之这样的老迈之人去担任么?”
  郗超思虑再三,决定还是不要在这些事上发难。毕竟丹阳尹虽是重要官职,但也不是什么朝廷核心官职。王坦之暂代职务,于大局并无太大影响。在这种事上反对,其实并无意义。主要是表达了自己对绕过自己的上奏的不满,强调程序问题,提醒了王谢,便已经达到目的了。
  接下来,王彪之提出了中护军高级将领的任免奏议。王彪之领中护军,他上奏说之前庾氏掌中军,现在庾氏反叛被肃,中军之中余毒尚在,中军各营之中不少领军之将是庾氏旧人,虽未有异行,但终归不妥。所以希望能提拔得力可靠的领军将领。王彪之提出以谢玄任右将军,统领京城右军。王凝之为左将军,统领中军左军。
  明眼人都看得出,王彪之这个奏议便是为他琅琊王氏和谢氏谋私,提拔的都是王谢子弟。便是要进一步的掌控中护军兵马。这是一种公开的谋取家族私利的行为。
  但是,他的理由是充分的,庾氏掌控中军多年,军中确实有许多庾氏的旧人。就算以王谢子弟替代,也不能算是过分之举。
  郗超也没有反对此次任命。因为他更清楚,相较于丹阳尹的任免,中护军的将领任免更是他不能反对的事。那是王谢的核心利益所在,他若反对这样的任命,便是破坏之前的协议了,有干涉染指王谢基本盘的嫌疑。
  况且中护军本就掌握在王彪之手中,桓温和自己暂时也无法染指。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如意,反正中军规模不变,便不是什么大事。

  不过郗超也不是吃素的。他立刻想到了而凭此作为筹码,为自己的中领军的各营人数的恢复来进行交换。中领军在京口逃散之后,如今收拢不足三成,他这个中领军将军在京城的兵马还处于绝对劣势。唯有快速的重建中领军所辖中军,才能加快掌控局面的脚步。而王谢等人之前一直以各种理由怠慢此事。此时不拿出来交换更待何时?
  于是郗超顺势提出,加快恢复中领军各营兵力,朝廷需要大力支持。左民尚书陆机即将到任,钱粮的拨付的提请,朝廷应给予全力支持云云。
  谢安和王彪之王坦之等人也确实没有反对他的提议,因为中领军各营兵力的恢复本就没有理由反对。最多只能以钱粮不足加以拖延。在这些事上,做一次交换也未尝不可。
  李徽对谢玄的升官也不觉得奇怪。现在中护军所辖的三万中军是王谢赖以凭借的主力兵马。让琅琊王氏和谢氏子弟掌控这只兵马确实很有必要。王彪之虽领中护军,但完全掌控需要领军的将领而不是他这个主官。王彪之也不可能花费全部精力去管军中之事,身为尚书令,他有更重要的事务要处置。
  不过,那个叫王凝之的被任命为左将军,倒是引起了李徽的兴趣。这王凝之便是和谢道韫有婚约的王羲之的儿子。也不知他何德何能能够领军。因为从张彤云口中所听到的对这个人的评价是,此人庸碌无能之极,所以谢道韫才不远嫁给此人。
  从他对待谢道韫的死缠烂打的行为上看,显然也不是个果决之人,甚至可能是个无赖。但转念一想,王凝之是琅琊王氏子弟,有了这个身份,倒是一切都变得合理了起来。
  这份奏议通过之后,众人以为今日的朝会要结束的时候,谢安却又开口了。
  “陛下,给事中李徽自入门下省任职以来,颇为勤勉,颇受好评。丹阳郡城还缺个内史,老臣认为他可以胜任。特举荐李徽任丹阳内史一职,协助王大人理丹阳郡事。恳请皇上恩准!”
  谢安此言一出,不光是殿上的官员们惊愕,连李徽都惊愕了。即便之前谢玄给了一些暗示,李徽还是没想到谢安居然会举荐自己担任如此要职。丹阳内史,那是一般的职务么?那是五品太守级别的职位了,而且是在丹阳郡,京兆之地,格外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