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大侄子,你还嫩啊(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朱楩放下双手,还拍了拍手,竟然给朱允炆鼓掌起来了?

连朱元璋都无语了,你还有心思鼓掌呢?就朱允炆那些责问,但凡一个解释不清楚,那你就是要造反了,就得被废了啊。

朱楩不着急,朱元璋却很急。

你个臭小子,该不会真打算趁机变成庶人,然后跑回云南准备起兵造反吧?

咱可还没死呢。

朱元璋这次是瞪着朱楩了,眼中满是警告的意思,你小子可不要犯浑。

徐达则是闭上了眼睛,这和他可无关,心中甚至有些欣慰,还好这个混账小子拒婚了,拒的好啊。

另一边,李景隆则是一脸期待的看着朱楩,好像朱楩已经完了,他没落井下石就不错了。

此时满朝文武都在看着朱楩,想看他该如何解决突如其来的巨大危机。

“好样的大侄子,你敢说出这些肺腑之言,也算你胆识过人了。但是本王也说了,你还嫩啊,”朱楩叹了口气的说道:“你爷爷,也就是本王的父皇,当今的洪武大帝可还活着呢。”

朱元璋已经要找鞋底子了,你是盼着我死呢是吧?

又听朱楩继续说道:“你可知道,此时如果把我削藩,而且是由你主持的,会造成多么可怕的后果吗?答案就是,你所有的叔叔都会惶恐不安。你小子现在就急着把削藩的想法暴露出来,岂不是让诸王全都开始忌惮,谁还会希望你上位呢?”

“嘶。”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动静。

主要是朱楩把皇位之争给公众说破了出来。

诸王不希望朱允炆登基的话,会怎么做?

答案只有一个,藩王们联手,发动诸如汉朝七国之乱,或者晋朝八王乱政,要把朱允炆赶下台,谋朝篡位?

这话是能当众说出来的吗?这是能当着朱元璋的面说出来的吗?

你滇王不怕死,因为你是朱元璋的儿子。

可我们怕啊。

朱允炆也皱了皱眉,突然也有些后悔了。

确实,他着急了,现在他还不是皇帝,就这么急不可耐的想要削藩,岂不是要和所有王叔走向对立面?

但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已经不能退缩了。

“何况,我是不知道这些话都是谁告诉你的,说藩王就肯定是隐患,说我们藩王拥兵自重,必定会造反一样,”朱楩冷笑着,目光扫向朱允炆身边的文臣们,尤其是齐泰和那黄子澄。

“汉朝七国之乱,晋朝八王乱政,可都是历历在目的,”朱允炆咬咬牙,硬着头皮说道。

只是这话一出,仿佛已经坐实了,藩王们必定要造反一样。

连朱元璋都闭上了双眼。

这话别人可以说,也可以私下说,唯独不能由你朱允炆在这样的场合下说出来啊。

这要是传出去,诸王只会铁了心的和你朱允炆作对了,因为你都这样笃定的把藩王视为威胁,以后你要上位了,谁能有好?

朱允炆这是一步步走向与诸王的对立面,而且死不回头啊。

“呵,”朱楩突然发出一声冷笑,拿手指向对面,说道:“所以本王才说,你们全都该死啊。你们这些满嘴仁义道德的狗东西一个都不该活着,全都该拉出去砍了。”

文臣们感到莫名其妙,这滇王说话归说话,怎么骂人啊?怎么又针对我们了?

“满嘴仁义道德,肚子里却全是生意。我大侄子如此执意要削藩,对我们这些王叔敌意颇大,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谗言,”朱楩盯着那些人的表情,他相信,朱允炆的削藩想法,绝不是凭空冒出来的,而是有人撺掇,甚至是一直给他灌输的想法。

“本王就纳闷了,我们这些王爷到底得罪了谁?你们如此无法容忍?”朱楩耸耸肩说道:“后来本王明白了,我们这些藩王的存在,成了你们的威胁。”

“自古以来,也就只有汉朝与晋朝大量册封自家子弟为王。可不论是周朝还是唐朝,都是册封的诸侯与边疆大吏。”

“也就是说,因为我们这些藩王的存在,导致你们缺少了成为诸侯的机会。比如云南成了本王的封地,而西平侯也要受到本王的节制。”

“多简单的道理啊,口口声声说什么汉朝七国之乱,却不知道西汉是被王莽所篡?东汉是被董卓与曹操所灭?他们是藩王吗?是刘姓之王吗?”

“尤其是晋朝虽然有八王之乱,可是曹魏是被谁篡的呢?当时曹魏主弱,于是被司马家篡魏建晋。你们对这些事是一个字都不说啊。”

朱元璋重新睁开了双眼,目光灼灼的看着朱楩。

而文臣们却纷纷低下了头。

主要是朱楩提到的例子,他们无法辩驳。

你们说藩王是威胁?可能造反?

但是真正覆灭汉朝的,可不是七国之乱的那些个刘姓王爷,尤其是司马家,更是趁着曹家与夏侯家青黄不接之际,才成功篡朝的。

这没法辩驳啊。

朱楩看着朱允炆,后者已经开始冒冷汗了。

朱楩叹了口气,说道:“大侄子,你真的太嫩了。你以为这些人都是你的坚实拥趸?那是因为如今有我们这些藩王在,所以他们拥护你,来针对我们。”

“可是一旦藩王不存在了呢?到那时就是皇权与群臣的直接对立了。”

“本王虽然已经不记得曹魏最后一位君主是谁,却不难想象当时那位所谓国君有多屈辱。还有汉献帝刘协,当时该有多么无助。”

“削藩?一旦老朱家的子弟成了废人,一旦到了皇权势弱之时。这些看似忠厚老实的东西,都会化作豺狼虎豹,把你吃得连一根骨头都剩不下。”

朱楩冷笑连连,明朝末年,崇祯帝朱由检不就是如此?最后只能在煤山上吊自尽。

(PS:其实这段与文臣的冲突,本该是第二卷入京城之后爆发的第一波大节奏,和儒生,和文臣,几乎要和全天下读书人走上对立面。但是现在爆发出来,其实感觉爽点和节奏都有点太欠缺一些了,少了很多铺垫,爆不出爽感。

原本入国子监是为了铺垫主角与儒家思想的激烈碰撞,主角本来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儒家的一切,甚至要高喊恢复百家盛事,百家诸子盛况的。才不是为了抽一顿方孝孺就去国子监。

明明是你们说感情戏没意思,那我加速不谈恋爱了,咱们可以简单粗暴。你们说文戏拖沓,那咱们就加速,马上要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但是少了一大堆铺垫和剧情,不能又说这不好那不好,我也很难做呀。

下个阶段准备马踏草原,封狼居胥山。对了,今天加更两章。之后还有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