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站稳脚跟(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凯莉拿了瓶甜酒,给两人各自倒了一杯:“那个只知道索取的浪货终于走了。”</p>

马丁也松了口气,终于不用车轮战,终于又能放个假了。</p>

凯莉告诉马丁一个新消息:“可口可乐想要在通缉令中植入广告,我代表剧组应了下来。”</p>

马丁并不反感这些:“通过后期加入就是,你们是制片人,有权力决定。”</p>

“这项目我感觉成功的可能很大。”面对马丁,凯莉当然不会告诉他艾丽卡议员的原话,而是换了种说法:“我会继续支持你,以后有好的项目,随时给我打电话,有我做后盾,你在好莱坞尽可以争取机会。”</p>

马丁拉她过来坐下:“我好感动!你要让我怎么谢你?”</p>

凯莉挑起眉毛:“那个浪货走了,你看着办吧。”</p>

面对女金主,马丁手诚心诚嘴诚,棒更诚。</p>

反应在行动上,那就是手动行动嘴动,棒也动。</p>

绝对诚意满满,女金主满意的唱起了歌。</p>

与此同时,《史密斯夫妇》在洛杉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全球首映式。</p>

因为狗血八卦事件,这部影片备受关注。</p>

北美首映周末拿下了近5500万美元票房。</p>

对于一部非改编和续集类的原创电影来说,属于非常出色的商业成绩。</p>

朱莉同学在马丁老师的指导下,成功打了一个翻身仗,一扫近几年的颓势,顺利翻红。</p>

更关键的是,浪女回头的慈母人设得到主流舆论认可。</p>

影片首周票房出炉,朱莉在取得二十世纪福克斯的支持后,汇合联合国难民署的官员,当着无数媒体的面,一手牵着大的,一手抱着小的,奔赴非洲和中东,去探望和帮助因为战乱而失去家庭的孤儿们。</p>

为什么带孩子们去那么危险的地方?朱莉早早就打好了补丁,一方面她离不开孩子,另一方面让孩子从小就能体会自由民主的重要性。</p>

这些,太符合美利坚主流舆论的需要了。</p>

一个圣母已然初步打造成型。</p>

相应的,朱莉也知道好莱坞才是她的基本盘,电影成绩对她仍然非常重要,一系列的采访中,没少提新片《通缉令》的名字。</p>

她还盛赞马丁:“马丁演技非常出色,让人很难相信他才24岁,他更像那种五十多岁,演了三十年电影的老牌演员,而且他是特别理想的男伴,性格温和谦逊,身体强壮有力,如果我20岁时遇到他,一定会不可救药的爱上他。”</p>

采访见报后,也有记者来找马丁。</p>

马丁专门做了回应:“我认识的朱莉,是一个真正的好母亲,我从小没有母亲,对于母亲这个概念比较模糊,但朱莉让母亲在我脑海里鲜活起来,一位好母亲大概就是她这个样子。”</p>

商业互吹嘛,当然要把那啥吹到天上去:“朱莉拥有真正的慈悲心肠,在剧组的时候看到战乱的新闻,时常拿出来与我讨论,她很关心那些遭受战乱的孩子,能不能吃饱喝足,能不能接受基本教育,她很有勇气,现在真正去做了。”</p>

当明星嘛,脱裤子的时候要敢脱,对线的时候要怼上去,吹的时候敢不要脸。</p>

离开亚特兰大之前,马丁做了另一件重要的事,呼朋唤友一起参加了埃琳娜姐弟的乔迁派对。</p>

…………</p>

诺斯维尔社区。</p>

太阳尚未落山,埃琳娜来到门口迎接客人。</p>

哈里斯和莉莉负责在房内招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