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新官铁面,帝治赣疾(2 / 3)

独治大明 余人 2938 字 2024-02-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邻居原本还不明白为何宋澄要匆匆前往城隍庙,但从云娘口里得知是想尽快上任破案,亦是急忙帮着安排马车。m.</p>

隐隐间,他们觉得顺天府是真来了一位能为民作主的好官。</p>

由于顺天府尹是北京城名义上的管理者,所以引起京城百姓的广泛关注,致使这个消息很快便传遍大街小巷。</p>

“宋澄,那个黑脸的青年人?”</p>

“要是他的话,真的是麻烦了!”</p>

“何止是麻烦,这个人简直是油盐不进!”</p>

……</p>

在得知新任顺天府尹是大理寺少卿宋澄后,当即让某些人纷纷恐慌道。</p>

不管朱祐樘真正的内心想法是什么,但随着阴谋论出现,抚宁侯府等武勋早已经是人心惶惶。特别他们历来自持身份高人一等,确实是做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p>

一旦这些事情被揪出来,且不说会不会连累整个侯府,而他们必定是脑袋不保,故而各侯府变得是人人自危。</p>

正是如此,在得知大理寺少卿宋澄接任顺天府尹,了解到宋澄的为人后,致使整个京城的武勋变得不安起来。</p>

大时雍坊,王府。</p>

此王府非彼王府,而是一个姓王的人家,但这个人家亦算是不凡,这间宅子的主人是成化十七年状元郎王华。</p>

王华出身名门,是浙江余姚的官宦之家,祖上据说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p>

虽然拥有过目不忘的天赋,但科举的偶然性太大,乡试屡屡落第,直至三十四岁才在江浙乡试中高中第一名。</p>

一个三十四岁的举人,前程往往已经是大打折扣,谁知道又得花上几年才能进士及第,会试的难度同样不小。</p>

只是人生有时就是这般神奇,一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经历了梦幻的一年,王华在次年在京城状元及第,可谓是一飞冲天。</p>

由于在翰林院比较清闲,加之他进入仕途的时间还是晚了一些,所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长子王守仁身上。</p>

有一次,王阳明请教私塾先生说:“老师,您认为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p>

塾师的答题是:“当然是像你父亲一样,读书做官!”。</p>

王阳明却道:“不对,不是这个!”。</p>

塾师觉得很奇怪,反问王阳明说:“那你说,天下第一要紧事是什么?”</p>

王阳明昂然道:“做圣人!”</p>

“狂妄!狂妄之极!”塾师气得白须乱颤,转头就找家长王华去告状。</p>

王华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并没有对一身傲气的王阳明进行责罚,而是安排儿子到边塞游历。就像自己同样傲气的自己,亦是通过游历才发现自己的渺小,从而虚心向学。</p>

只是自己的苦心却打消不了儿子的念头,回来后仍旧不改做圣人的初衷。</p>

在看到儿子对竹子盯着整整七天,还一心想要成为圣人,却是知道自己的教育失败了。就在几天前,在忍无可忍之下,他决定打发儿子到江西成婚。</p>

现任江西布政司参议诸养和当年到自己家里拜访,在看到年幼的王阳明聪敏灵秀后,当即便定下了这门娃娃亲。</p>

虽然现在看来,自己似乎是亏了,自己高中状元后有不少高官想结娃娃亲,但奈何儿子早给自己“卖”了。</p>

“爹,我明日便启程前往江西,正要收拾东西呢!”正在格物的王阳明看到王华从房间进来,当即假意收拾东西道。</p>

王华的眼神复杂地打量着这个仍旧不放弃做圣人的儿子,便淡淡地说道:“你不用急着前去江西了!”</p>

“爹,你回心转意了?”王阳明的眼睛微亮,便希冀地询问道。</p>

王华没想到自己的儿子抵触这门婚事,当即板着脸道:“想什么呢?为父过些天便前往江西赣州,你到时随行即可!”</p>

“爹,你一个翰林修撰前往江西赣州做甚?”王阳明完全想不明白江西赣州有什么事情要自己老爹前往,便是困惑地询问道。</p>

王华跟着这个时代的大家长般,当即端起父亲的架子道:“休要多问!”</p>

“是!”王阳明看到自己老爹不愿透露,亦是无奈地应道。</p>

正是如此,在京城人人都盯着宋澄的时候,殊不知状元王府亦是迎来了一个小小的变动。</p>

夜幕降临,乾清宫的灯火亮起。</p>

身穿常服的朱祐樘坐在书桌前,想要真正掌握这个辽阔的帝国,不仅需要处理政务的能力,而且还不能过于懈怠。</p>

两京十三省所有的政务都汇集于此,哪怕仅仅在上面打个勾,那亦是要花费不少的时间。</p>

所幸,万安确实是一个合格的辅政老首辅,每一份奏疏的票拟意见都是恰到好处,要自己真正修改的并不多。</p>

在史书中,弘治年间似乎真的天下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