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海的回音(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与此同时。</p>

在气象局的风能受灾监测中。</p>

他们没有收到这么精确的消息,但确实能够监测艾云尼风力正在被削减。</p>

此刻。</p>

就连江修远都有些震惊:</p>

“难道,43号避难所的应急系统真的起到作用了?”</p>

齐明老先生看着总控台风暴演化模型的波动性失衡。</p>

他无法反驳。</p>

“没错。”</p>

这位深耕深海遗迹及生命科学六十年的专家院士点了点头:</p>

“我们尊重事实,科学尊重事实。”</p>

此刻。</p>

那位因为暴风雨来临过快而躲在铁皮房子里,却仍坚持直播的记者激动的说道:</p>

“‘风暴’作为地球上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历史以来多有记载。</p>

但直到十九世纪初,加勒比海岛屿居民才真正给飓风命名,那是在西元1825年7月26日的一天,飓风“圣大安娜”被铭记在历史的首页。</p>

而现在,在起源世纪五年夏末,在滨海43号灯塔无人岛屿避难所,人类又一次攻克了曾经无法想象的灾难。”</p>

画面中的他热泪盈眶。</p>

当然。</p>

也有可能是因为暴风雨依旧猛烈,让人分不清那是泪水还是雨水。</p>

但这种激动的情绪绝对不可能是假的。</p>

也正是此刻。</p>

在观众们听到这个消息后。</p>

所有质疑、反串与否定声都消失了。</p>

只剩下了属于文明的自豪感。</p>

苏文很清楚,这一代年轻人包括他在内,物质生活并不匮乏。</p>

但相对应的。</p>

精神生活也便缺少了能为之奋斗的事物,在平淡的生活里,看着一眼便能望到头的未来,也便逐渐喊着‘躺平’与‘摸鱼’,不再发声了。</p>

但无论如何。</p>

不管是世纪前的一无所有,还是世纪后的今天,他们在心里深处总是燃着一团火的。</p>

那是华夏文明百年、千年来自蒙昧传承文明的薪火。</p>

只要有一丝希望。</p>

大概那一团火光就会穿过阴霾,点燃黑夜。</p>

这一夜。</p>

电视台的收视率直线上升。</p>

就仿佛三年前星轨项目成功,人类首次登上火星,在砂砾间插下属于全人类的旗帜一般。</p>

文明再一次于‘风暴’中屹立!</p>

苏文很庆幸,自己最终没选择仅仅完成避难所就停下脚步。</p>

他也真正明白了。</p>

‘时空穿梭’游戏内描述‘将严重决定未来走向’。</p>

到底代表了什么。</p>

就如同三千年后因为生命禁区而被迫舍弃母星的飞船派驶向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