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对悲剧情有独钟,是因为他抑郁了?(1 / 3)

催泪系导演 天下小黑 1340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催泪系导演</p>

有时候,舆论就是辣么的离谱。</p>

离谱到李易的身边的人,都以为李易真的有病。</p>

接到一个个熟悉的人的电话,都是关心他的。</p>

李易又是感动,又是哭笑不得,因为,他解释了,很认真的解释了。</p>

可是,特么的一个个都嘴上说,对,我们知道,我们明白,但是真的知道,真的明白吗?</p>

然而,像网络影评人傻妞那样的想法的影评人不止一个。</p>

影评人杜向海,也在媒体个人专栏上为《女儿的嫁衣》写了一篇影评。</p>

“又是一部李式催泪影片,而你最无可奈何的就是自己仍然无法拒绝掉泪。</p>

还是一贯来的简单画面真挚对白,那些单一的场景反复堆积新的情节。</p>

人们感动是因为那都是心灵共同的契合点,或许因为相信自己的生命中也会发生这样不可扭转的结局,所以才觉得心酸吧?</p>

影片中有三次类似的下雨场景,完全是贯穿整个剧情的关键点。</p>

第一次是刚开始晓璐打电话给妈妈让她到学校来接自己,因为她像所有9岁的小女生一样依赖自己的母亲;</p>

第二次是当晓璐意识到离别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之后,企图用小小的手遮挡头上的雨水,就这样冲回家。但是妈妈突然撑着伞出现,然后手拉手度过她们在一起的每一天;</p>

第三次是影片的结尾处,晓璐站在学校的门口打开自己的黄色小雨伞,因为妈妈再也不会出现了,晓璐就这样,小小地一个人,回去没有妈妈的家。</p>

这是一种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情感的更迭处理非常好。</p>

在我看来,影片一直都像是一种倒计时——每个情节的衔接都意味着撕心裂肺的再进一步,但到结尾却淡淡用一个远远的小背影来结束。</p>

无论是爱还是痛苦的离别,都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在我们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