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不羁的微笑(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一开始,P&C集团的代表在和上海大领导谈建设商场的时候就遇见了阻碍。</p>

当然这阻碍也不明显,不过应付事的态度就比较多一些。主要是这商场的建设又要涉及到很多的问题,如今上海这边的大领导一提到这些事就头疼。</p>

尤其是P&C集团的P&C超市以及P&Cs超市打算入驻上海,京城那边还没商量出个眉目,上海这边的大领导就玩起了拖字诀。</p>

只不过当这位大领导收到一些信件的时候,他就有些坐不住了。</p>

光一个P&C集团他搪塞起来就不能太过火,这再加上一群国际上响当当的品牌,这位大领导就坐不住了,他主要是不想背锅。然后他就直接乘专机抵达京城,去找更上面的大领导做决定。</p>

其实商业方面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我想来你这里卖东西,这真的是看得起你,而且是对你有好处的事。要知道现在是95年,这边连世贸都还没加入呢。</p>

所以说,一大堆的品牌想入驻上海这边,而且还是在经历了悬赏事件之后,上海这边的大领导内心里是想答应的,但他可不敢擅作主张。</p>

尤其是这位大领导今年刚转正,如今就有这件好事眼睁睁的摆在眼前,他的确是不想放过。</p>

为了捆绑住那些大品牌,张伟就让P&C集团的CEO去和大摩小摩交流,美国那边的公司P&C集团不想贷款和融资,但中国这边的生意P&C集团有贷款以及融资的意愿。</p>

其实张伟的目的是把华尔街拉上船,否则光凭他这副小身板,以后在国内和那些国字头竞争的时候肯定得吃亏。</p>

要知道沃尔玛在香港那边和李氏旗下的超市竞争时就遇见了很多事,导致沃尔玛不得不退出了香港。</p>

有了沃尔玛在香港的前车之鉴,张伟就肯定得多拉些盟友在自己这条线上。</p>

大摩小摩一见P&C集团的这势头肯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也就是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对此,P&C集团同样找上了华尔街其他的投行,比如高盛。</p>

P&C集团就只是希望找几个盟友而已,P&C集团本身又不是软柿子,而且P&C集团的经济实力还非常的强大,尤其是以充裕的现金流著称,离了摩根财团照样玩的转。</p>

见到P&C集团联络了高盛以及其他的投行,大摩小摩的态度立马就端正了很多。他们甚至还主动联络了丹尼尔,只不过丹尼尔并没有出给他们想要的回答。</p>

按照丹尼尔的话说,爱丽丝就只是向他推荐了摩根财团。但并不是说P&C集团就只能和摩根财团合作,美国这边的财团多的是。</p>

所以说,P&C集团又拉上了大摩小摩,以及高盛,主要是以分散风险为主吧。毕竟这才1995年,他们对于投资上海的事其实并不热情。</p>

也就是因为P&C集团本身就具备强大的实力,经过他们的评估,其实这件事P&C集团自己就能扛下来,只不过那样的话对于P&C集团来说压力就有点大。</p>

P&C集团的代表在和他们谈判的时候就表明,上海、深圳、BJ、天津的市场潜力很大。</p>

当然,忽悠大摩小摩以及高盛这种老江湖不能只是动嘴皮子,P&C集团的代表就拿出了一份文件,里面有P&C集团老板的签字。</p>

文件里写到,在上海、深圳、BJ、天津建设的商场会有保底营业额,有缺口的话P&C集团拿钱出来兜底!</p>

P&C集团既然选择了兜底,建设好的商场P&C集团也就必须有命名权,而且名字就叫P&C广场。另外,为了保证商场的营业额,入驻商场的品牌商家P&C集团有一票否决权。</p>

不得不说,有了P&C集团老板的兜底保障,大摩小摩、高盛,以及参与谈判的各个品牌就表示可以进入下个阶段了。</p>

没办法,据可靠消息,P&C集团背后的势力手头有花不完的现金。有利可图的情况下,他们没理由放过赚钱的机会。</p>

至于命名权以及一票否决权,这个对于大摩小摩以及高盛来说就不是事,对于劳力士这种品牌来说也是好事。</p>

另外,见到谈判桌上有这么多大佬,本来就只是过来旁听的星巴克老板也主动要求加入商场,而且要求占据商场一楼的好位置。</p>

P&C集团把好处都呈现了出来,也将自己能出的力表达了出来,接下来就是要求盟友们发挥他们的力量,主要就是对国内一些大领导的影响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