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新浦口大营(2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他正愁没有机会整治地方乡绅,若是有人把脖子洗干净,伸到了他的面前,他根本不介意一刀砍下去。</p>

不过,朱慈烺也知道这些乡绅不敢招惹大明的新皇帝,他们再贪心,也知道他是大明的君。这就是殿前军最大的倚仗了,敢告他,那就是告朝廷,谁有这个胆子?</p>

士兵们的营房修建好之后,被征召来的徭役们,还要接着修建训练场,以及被褥军服,武器锻造的工坊,修缮周围荒地水利的工作,朱慈烺则打算交给新兵。</p>

此时,南直隶还没有经过满清的屠城,受到战乱和天灾的影响相对于北方,也比较轻,人口依旧十分稠密,征召徭役十分方便。</p>

而朱慈烺也改变了以往官府责民夫自带干粮的徭役之法,以赏赐之名,管了这些民夫们服徭役期间的每一顿饭,让他们能有力气干活。</p>

至于发工钱,那就不可能了。在这样的时代,人是最不值钱的,朱慈烺这样做,已经算是仁政了。</p>

除此以外,在浦口大营外围的荒地上,建设的每十个大村屯,朱慈烺还打算修一个小学堂,到时候请教书先生和认字的工匠来,把这些士兵们的孩子中,有天赋的一部分培养成基层官员,工匠和管理人才,那将会是一股永远忠诚于他的核心力量,也将是他将来全面改革的人才根基。</p>

那些新建的被褥军服工坊,抛荒的土地,是安置大军家属们的地方,武器工坊,则是为即将请来的工匠们准备的。</p>

这种时候,朱慈烺可不打算当什么大善人,男人当兵,那就是当牲口练,女人干活,就当男人用,孩子学不成手艺,也没有认字天赋的,就去种地,帮女人干活。</p>

经过那么多年的战乱,特别是流寇席卷了数次,又有瘟疫传播,江北的荒地非常之多,江北高杰,黄得功,刘泽清三個总兵麾下大军的家属,此时都被转移到了相对安全的庐州府,安庆府等地。</p>

这些地方的田地虽然荒废了几年到十几年不等,但周围河流众多,水利设施修建简单,想要重新耕种,并不困难,成了朱慈烺安置那十几万随军家属的最好地方。</p>

这三个总兵麾下三万余能战之兵,全都登记造册成了军户,平均每家都能分到三十多亩地,地里的产出除了交什二税以外,免除了其他的所有租税和杂役,收入十分可观。</p>

当然,前提是他们能够守得住江北,否则那些土地,房子,还有地里面的收成,都将会变成清军的缴获。</p>

朱慈烺通过这种方式,才算是成功掌控住了江北三大总兵的兵马。他们的家人,刚刚分到手的土地,正在新修的房子,通过新建村屯安置,保甲编户的方式,如今都在朱慈烺手上控制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