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这么对着宋穆问了一句,宋穆自是立刻拱手,当下只是看向对方。</p>
李翱稍稍换了个坐姿,目光上挑,似乎是回忆起了什么事情一般,缓缓开口与宋穆说道。</p>
“西征之后,四方困顿稍缓,文朝也难得的过了几个丰收年。”</p>
“朕先是稳固了南疆,又令四方修养,而后开始动漕运,兴海运,于这其中,与东海打了番交道,如今的文朝,算不上面貌一新,但也大有不同。”</p>
李翱说这些话的时候语气平静,此刻甚至有些像是在给宋穆做汇报。</p>
听得这番话的宋穆站着,心中也是回味着这些日子游历而来见到的情景,的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那漕运之事。</p>
所幸四海升平,漕工虽有喧闹,但也算是平和过渡着。</p>
一切不算波澜不惊,但如此看来也算是四平八稳,唯一让宋穆疑惑的是。</p>
这条漕运大改之路其实道阻且长,而如今这般,倒有些急功近利的感觉,却不知李翱是否明晰此番。</p>
而李翱见着宋穆不说话,此刻则是话锋一转,继续与宋穆说道。</p>
“宋爱卿,如今此番事情虽也算是初见成效,但是朕如今每日成山的折子,不是和漕运有关,便是和海运相连,是不是东海还要闹一闹,这其中,却不太平啊。”</p>
宋穆也是立刻挺直腰板,而李翱啜了一口茶水,当下抬目看向宋穆说道。</p>
“宋爱卿,你此等之法,却要多有有初效可见?”</p>
宋穆听到此话此刻连忙拱手,大概也明白了李翱这番兜兜转转的话的意思。</p>
这是在告诉宋穆,朕已经按照你做的其做了,这些事情也的确带来了改变,但是如今,产生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完全盖过了正面影响。</p>
如此阻力之下,李翱压力巨大,必然也有所思虑。</p>
宋穆只是没想到李翱会这般直截了当的询问,当下迟疑了片刻,还是抬头恭声说道。</p>
“陛下,此番作为所在功利都在千秋,求变势必有所阻力,求成难得,依如今之计,要想观初有成效,却要以百姓检验之。”</p>
“哦?此话怎讲?”</p>
听到宋穆没有直接回答,李翱心中倒意外有些轻松,此刻连忙追问。</p>
“依臣所言,所谓海运兴盛,其根基于万民,万民对海有新奇,于出海用海多有惯性之日,才算初成。”</p>
“民不拘于脚下寸土,其心向远,如此,才可以海运,图海权。”</p>
听得宋穆如此说完,李翱当下却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回答,宋穆见状也是心中微紧。</p>
这海运一事,重在盘活整个文朝,思维活泛之下,东出才有望,才可破这四方困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