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太后与向皇后在便殿之中,等了约莫一刻钟,却并没有等到髃臣们辞殿的消息。</p>
恰恰相反,她们等来了一纸进奏。</p>
高太后和向皇后,看到张茂则,将宰臣们签押的进奏文书,送到她们面前时。</p>
她们两人都很惊讶。</p>
再看文字,却是宰臣们乞觐太后、皇后言事的请求。</p>
高太后看着,眉头一皱,便问张茂则:“张都知,可知髃臣,缘何求见老身与皇后?”</p>
大宋百年来,宰臣们在天子尚在的时候,请求面见太后、皇后的例子,太少太少了。</p>
而同时求见太后、皇后,更是几乎没有先例。</p>
张茂则低着头回答:“启奏娘娘:臣以为,当是为开宝寺贡院失火一事……”</p>
“贡院?!”高太后和向皇后,闻言,都是吃惊起来:“失火?”</p>
“到底是怎么回事?”高太后顿时就坐不住了。</p>
向皇后也随之忧心忡忡。</p>
她们当然都知道,大宋贡院在那里?</p>
开宝寺!</p>
那个皇城东南,镇守五丈河的皇家寺庙!</p>
那个有着全汴京最高佛塔的寺庙!</p>
宫里面,故老相传,当初,太宗重修开宝寺的时候,曾有望气士,进言太宗:开宝寺,当少阳之位,国姓王气所在,不可不慎!</p>
如今,开宝寺居然失火!</p>
恰好,大宋之德,在太祖时就已经被定为火德。</p>
王气之地、少阳之位、皇家寺庙、贡院……失火?</p>
恰逢官家卧疾,天下纷纷。</p>
高太后和向皇后,立刻就紧张起来。</p>
比宰执们想象的还要紧张。</p>
不过,她们紧张的方向,和宰执们担忧的地方完全不同。</p>
对于深居深宫的太后、皇后来说。</p>
走水失火,烧死再多的人,也只是外面的事情。</p>
太后、皇后既看不到,也感受不到。</p>
但烧了皇家寺庙、王气所在的开宝寺就不同了。</p>
“阿弥陀佛!”高太后念起佛来。</p>
“菩萨保佑!菩萨保佑!”向皇后也跟着合十拜了拜,然后看向高太后:“娘娘,这可如何是好?”</p>
高太后忧心忡忡的道:“老身早就听说过,自从元丰五年,日称大师圆寂之后,开宝寺中诸僧,便已不守清规戒律,喝酒吃肉,娶妻生子,乃至于纳妾经商者,比比皆是!”</p>
“定是这等不守戒律的僧人,做了惹恼了佛祖的腌臜事!”</p>
其实,哪怕是在深宫的高太后也知道。</p>
大宋的僧人,不守清规戒律,不是第一天了。</p>
僧人们,广占土地,经商贩货,放贷收息、娶妻生子纳妾的,比比皆是。</p>
不知道多少紫衣高僧身后,跟着几百口人讨饭吃!</p>
向皇后也点头,说道:“新妇也曾听入宫的命妇们说过,坊间将这些荒僧呼为‘没头发浪子,有居室如来’,更有甚者,竟有那放浪银僧,自称‘偎红倚翠大师’,洋洋得意,招摇过市!”</p>
太后与皇后,在此刻达成一致。</p>
都是那些不守清规戒律的荒僧,胡作非为,惹怒了佛祖,才会发生这样的祸事!</p>
必须如此!</p>
也一定得如此!</p>
不然,难道还是礼佛诚心的太后、皇后念错了经?</p>
在旁侍奉的张茂则一看这个情况,自然是连连附和,然后趁机塞了一点私货,把大相国寺里那些在东京城里放贷的和尚也揪出来,批斗了一番——张茂则的外甥,也在东京城里操持放贷的营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