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大唐风气(3 / 3)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181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有好事者听了,当即起哄,高声嚷道:“覆试不公,哥奴故意落黜春闱五子。”</p>

刘长卿挤到前方,对着榜单看了许久,终是没看到自己的名字。</p>

他心中失望,待再看到杜甫竟是最末一名,不由自嘲笑笑,心道连杜子美都只能勉强登第,无怪乎自己不中,且回嵩山苦读吧。</p>

……</p>

不远处一间酒楼上,薛白雇人抄来了一份榜单。</p>

“恭喜三位兄长了。”</p>

元结、杜甫、皇甫冉反复看了名次,又惊又喜,同时作揖深深一礼。</p>

“兄长们不必如此……”</p>

“须的,若非你为我们谋划,我等必要落榜。”</p>

“这般说来,子美兄确说过中榜后大醉一场。”</p>

杜甫笑了笑,眼神中却没了往日的狂放。</p>

他很清楚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最末,并非因为才学。而在长安经历了这一遭,他已不为中榜而欣喜,心中的悲愤未消,反而沉痛了许多。</p>

薛白没空去思量这些,满心想着让自己的势力在巨石夹缝中迅速生长。</p>

“中榜只是第一步,有了授官的资格,下一步三位兄长当要谋官才是。”</p>

“不错,关试之后便是守选,这比及第还难。”</p>

所谓守选,就是要等朝廷官职空缺出来,有时三五年能出一个适合的阙员,有时须等十数年。即使出了阙,每年还有门荫、举荐、杂色入流的排队者累积在等着。</p>

中了进士之后等了一辈子没当上官的大有人在,有人只等到岭南县尉之类的阙员,去了饿死在半路。</p>

元结说着这些,杜甫听着,眼神愈发沉郁。</p>

“子美兄?”薛白问道:“怎么了?”</p>

皇甫冉道:“子美兄最近总往城郊走,朝廷征兵陇右,见许多白发老者、新婚男子在列,有些触动吧。”</p>

薛白点点头,道:“说回守选,我已与裴公约定,今日便上表支持榷盐……若圣人能任国舅为盐使节,自有大量阙员,正是我等入仕谋身、徐图扫除积弊之机会。”</p>

元结脸色凝重起来,有感激,有振奋,郑重向薛白行了一礼,道:“元结必当不负薛郎心血,谋身谋国,不忘今日之义。”</p>

杜甫感触极多。</p>

为这一场科举,他已散尽家财,凭薛白上下打点才末名及第,若再谋一个官身,又要打点多少?薛白今科没应试却为他们前后奔走,将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给他们,谋的还是税官,即使不要求他们偿还……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吏治已崩坏到了何等地步。</p>

这早已不是他所渴求的“致君尧舜上”,然而今已不名一文,他连推辞了这恩惠的资格都没有。</p>

他本是敏感之人,一时间各种情绪漫在心头,感激、忧虑、惭愧、苦涩、期待……杜甫最后上前抱了抱薛白,拍着这少年郎的背,长叹一声。</p>

皇甫冉则是什么都没说,只是与薛白对视一眼,会心点了点头。</p>

~~</p>

大唐男儿终究性情洒脱,很快便收了这些小儿女情态,爽朗大笑。</p>

“走,到雁塔题名去!”</p>

“子美兄今日可不能再沽浊酒,我等要喝美酒。”</p>

“赊账赊账。”杜甫大笑,又恢复了往日狂放,“薛郎只饮一杯,好酒坏酒,有何区别?”</p>

“……”</p>

到了大慈恩寺,薛白抬头看去,那古今皆存的塔身映入眼帘,岁月沧桑之感照进心中。</p>

“薛白,你在想什么?”</p>

“我在想,玄奘法师西天取经归来,有没有一只猴子一路护送。”</p>

这大慈恩寺,正是玄奘翻译佛经之处,大雁塔更是他亲自督造。</p>

“新科进士来了!”</p>

杜甫大呼一声,拉着众人登塔。</p>

五人站在塔顶上望着长安,风景如画,举酒囊痛饮。</p>

“子美兄,且赋诗!”</p>

“好!”</p>

杜甫仰头饮尽囊中酒,张口便吐出一首长诗。</p>

“高标跨苍天,烈风无时休。”</p>

“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p>

他想到长安所见所闻,心中悲愤再次涌上。</p>

元次山敢骂圣人、骂李林甫,他杜子美又有何不敢?</p>

“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p>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p>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p>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p>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p>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p>

薛白只饮了一口酒,但似乎醉了,闻得一句“回首叫虞舜”忽然大笑。</p>

中了进士的杜甫没有写及第诗,写的还是这大声疾呼、痛陈时弊、畅所欲言的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