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秉公无私(2 / 3)

满唐华彩 怪诞的表哥 3585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是吗?刑部大牢我还未去过呢。”</p>

“嘿,五郎又风趣,刑部覆审此案,你们未必要坐牢。”</p>

“哈哈,那就借刘典狱吉言了。”</p>

……</p>

往刑部的一路上,杜五郎都在与前来押送他们的狱卒聊着。</p>

“这位长吏,我看你腰间的牌符比京兆府狱的典狱们还多两枚?”</p>

“这是用于出入皇城、尚书省。”</p>

“大理寺典狱就只有皇城牌符,但没有尚书省牌符。”</p>

“唯有我们刑部狱被称为‘仙台设狱’。”</p>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从来没去过。”杜五郎道:“长安城我已去过四个牢狱,但不知竟有二十六个?”</p>

话题既然聊到了,几个狱卒便介绍起来。</p>

“一府两县三司各牢狱之中,最特别的其实是长安县狱,挖地数丈深,出口以大石为盖,称为‘虎牢’。除此之外,金吾狱所押之人上至朝廷命官,下至江洋大盗,其中不乏穷凶极恶之徒;东、西徒坊则关押犯人众多,驱为劳役;中都狱神秘,我虽有耳闻却不曾见过;对了,还有一个小小牢狱,名为‘独柳树狱’,籍籍无名,却最值得一看。”</p>

“为何?”</p>

“哈哈,凡需斩首之人犯,先押至独柳树狱,以待斩首。”</p>

杜五郎听了,感慨原来长安城牢狱还有这般多的讲究,普通人还真是不知道。同时他也心里发寒,重新有了敬畏。</p>

进入地处皇城正中、占地广袤的尚书省之后,向西一拐,第二个衙署便是刑部。</p>

相比光德坊京兆府的嘈杂,刑部风气肃然,来往官吏都是轻手轻脚。众人虽只是来此坐牢,却也有一种步入大唐中枢的感受,因为此地确实是中枢。</p>

他们被带到了班房,杜五郎左看右看,问道:“我们便安置在这里吗?”</p>

“不然呢?案子还未审,且在此候审!主犯薛白,随我们来。”</p>

薛白并不意外,当即起身,却是先去换了一身素净衣袍。</p>

~~</p>

平康坊,右相府。</p>

李林甫已有些老眼昏花,加之长期伏案,精力渐渐不济,批着公文差点坐在那睡着了。</p>

“阿爷?”</p>

李岫正在议事堂说事,久不闻李林甫回应,不由问了一句。</p>

“什么?”李林甫回过神来,问道:“方才说到哪里?”</p>

“说到剡溪藤。”李岫道:“孩儿问了将作监的工匠,数十年来剡溪已被砍伐过度,嵊州官府不得不严禁民间砍伐,因此贡纸愈贵。另外还有一事,元捴一心要这财路,三个月前已派人去了江南。”</p>

“去便去了,数百里剡溪,他那几个人又能砍去多少藤木?”李林甫道:“将东南贡纸改为将作监制造一事,已与诸多节流之法一并奏禀圣人了,圣人是满意的。”</p>

“是。”李岫道:“东南贡纸如今贵得不像话,一张纸要一百钱不止,须知一个胡饼不过二钱。只这一桩节流之法,阿爷该能为朝廷省下一年数千贯开支。”</p>

“地方官素来会找借口,百般推诿。下派江南的官员要选好,镇住他们。”</p>

“孩儿明白了。”</p>

说话间,李林甫看向下一份公文,见是一封吏部的调遣文书,皆是八品下的职位。名单很长,他还没来得及细看。</p>

忽然。</p>

“右相!西北捷报!”</p>

李林甫登时吃惊,讶道:“王忠嗣胜了?!”</p>

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入堂跪倒,道:“右相放心,不是王忠嗣。是边监军遣使回报,攻下连云堡了!”</p>

“好好好,这是捷报。”</p>

连云堡乃是小勃律国的要隘,小勃律国本是大唐藩属,却敢转投吐蕃,圣人决心要灭其国。如今高仙芝远征小勃律,边令诚监军,首战告捷,确是一大喜事。</p>

“快快准备,本相要入宫觐见。”</p>

“喏。”</p>

“让萧炅来见!立刻!”</p>

“喏。”</p>

李林甫匆匆看了在处置的几封公文,盖了印章,当即去换了一身衣袍。</p>

临出门前,萧炅匆匆赶来,与他又议了几句。</p>

如此,李林甫方才金吾开道,往大明宫觐见……</p>

~~</p>

大明宫。</p>

李隆基今日难得召了安禄山,听他说契丹之事。</p>

这本是安禄山入朝该做的事之一,但中秋夜范阳劲卒杀人之后,这阵子圣人似乎冷落了他,以至于连这种公事都耽误了。</p>

而趁着这段时间,也有不少攻击安禄山的声音落到了圣人耳里。</p>

“自己看吧。”</p>

安禄山有些吃力地捧起一封奏章看过,脸色大变。</p>

奏章指出一桩旧事,称安禄山对边境无功,反而有大罪。</p>

十多年前,信安王李祎征讨奚人,大胜,打得奚王率部归顺,迁居内地,遣长子李延宠入朝为质。奚王去世六年后,安禄山奏请朝廷让李延宠继位,李隆基遂把宜芳公主嫁给李延宠,拜饶乐都督、怀信王。结果,安禄山为了伪造边功,数次侵掠奚人部落,烧杀抢掠,致使李延宠在天宝五载杀宜芳公主,举兵反唐。</p>

说过这件事之后,这封奏折的用句越来越激烈,指出李祎、王忠嗣对外用兵都是以一战定十数年太平,比如王忠嗣亦曾北出雁门,于桑干河三战三捷,使奚、契丹全军覆没。为何安禄山坐镇东北以来,捷报不断,叛乱却愈演愈烈,甚至到了要在边境驻守二三十万大军以防范外寇的地步?</p>

“禄山包藏祸心,养寇自重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