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肤色白皙,大红色会让她显得老气。</p>
“你又这样说,除了咱们结婚那一年,我都还没戴过红头巾呢。”</p>
王素素怨道,说着把红头巾摘下来,戴在头上,轻轻系好,转过来问:“怎么样?真的不好看吗?”</p>
陈凌顿时笑了,伸手帮她理了理头发。</p>
“好看,俺媳妇怎么都好看,你喜欢咱们就买。”</p>
不得不说,长得好的人确实是怎么搭配都难看不了。</p>
就像王素素,红色的头巾,虽然不如浅色的头巾衬她,但也并没有显得难看,漂亮的齐额刘海,白里透红的脸颊,水灵灵的大眼睛,又怎么会难看?</p>
“就是整得跟新媳妇似的,哈哈……”</p>
陈凌左瞧右瞧,打量了一阵后,突然冒出来一句。</p>
“去你的。”</p>
王素素羞瞪了他一眼,便转身问起价格。</p>
陈凌也走到摊前看了看:“再买条红围巾和红帽子吧……”</p>
其实大红色的针织棉帽和围巾王素素戴上会更好看,起码比围巾要好看的,不会显老气。</p>
“我有头巾就够了,剩下的给你挑……”</p>
小媳妇买块红头巾就已经很满足了,闻言就笑嘻嘻的对他道。</p>
“还给我挑啥,围巾和帽子直接买一双不就行了,咱们两个一起戴。”</p>
陈凌笑道。</p>
“那也行。”</p>
王素素抬头看他一眼,眉眼弯弯。</p>
“你们两个先慢慢逛吧,我们去学校找真真了,这疯妮子不知道又干嘛哩,半天不回来,我们过去看看……”</p>
高秀兰冲他们说了声,向前走了一段,随后又转过头来提醒道:“是镇东的小学,不是你哥那里,不想逛了就过来找我们,近得很。”</p>
“知道了娘。”</p>
高秀兰三人走后,陈凌又带着媳妇逛到两个苗族妇女的摊位跟前挑首饰。</p>
买了条银项链,和一双银耳环。</p>
“咦?前面还有照相的?”</p>
王素素突然指着前面的拐角处。</p>
那里支着个照相的摊子,紧挨着墙根,还搭了个紫黑色的小帐篷,帐篷的外表有些破旧,上面还打着许多补丁。</p>
“走,咱们去看看。”</p>
陈凌还是第一次在赶集上遇到照相的。</p>
县城和长乐乡只有过庙会才有,普通逢大集是没有的,因为过庙会几乎都是节日前后,往往也是和亲戚见面的时候,比较高兴,才会照相。</p>
平时赶集是没什么生意的,人们没那个闲钱。</p>
两人走到照相的摊子前。</p>
入眼的是一幅幅彩色的画布,或蓝天白云,花草成茵;或蔚蓝大海,沙滩椰树。</p>
又或者是故宫天安门,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p>
绚丽多彩,全是作为照相的背景之用。</p>
旁边还贴着一张张样品,是以往的照下的相片,摆出来让人看的。</p>
一个橘黄头巾的老太太靠坐在驴板车上,守着照相摊子,见到陈凌两人过来,便笑道:“照相吗?照的话先挑画布,帐篷里边有人照着相哩,你们还得稍等一会儿……”</p>
“嗯,现在照相多少钱啊?”</p>
陈凌伸手摸了摸画布,问道。</p>
“五块钱一套,一套十张,照的多给你们便宜。”</p>
老太太起身,又拿了几张拍得好看的样品照给他们两个看:“你们瞧,这照的多好啊,年轻人就该多照几张相,你们两个长得又好,照出来肯定比这更好看。”</p>
“我们是打算一家子照几张相,这帐篷太小,能给换地方照不?”</p>
陈凌看了看老太太给的相片,照的确实还不错,便又问道。</p>
“能是能,摊子后边就是俺外甥女家,地方挺大的,还亮堂,就是你们这一家子照相……”</p>
老太太说着,脸上犯了难色。</p>
一大家子人多,他们赚得就少了。</p>
而且还麻烦。</p>
同样的价格,还是单人照和双人照比较省事,照起来也快。</p>
他们这种乡下照相的,一般就是定亲结婚,过节过寿或者年底才会有生意。</p>
想照相了,就提前和人约好日子,或者上门去找,照相的人就会骑着自行车,带着照相机,来村里上门给照相。</p>
这些人平日里大多也是务农为生。</p>
单靠照相挣不到大钱。</p>
陈凌也知道这老太太咋想的,就说道:“我们待会多拍几张。”</p>
“那行。”</p>
老太太脸色顿时缓和下来。</p>
于是陈凌两人就去风雷镇小学叫人。</p>
之后又去镇中学看看王庆文开完会没有。</p>
又等了二十分钟左右,才等到王庆文两口子出来。</p>
这时候已经接近中午了,阳光暖洋洋的,街上越发热闹,摊贩吆喝的越发起劲,热腾腾的饭香肉香,也全部飘了出来。</p>
他们一大家子,就伴随着拥挤的人群,老人大人孩子全都兴致勃勃往照相摊去了。</p>
“我跟你爹上次照相还是真真满月的时候,这一晃都过去多少年了,真真都十岁了。”</p>
照相摊子前,高秀兰笑着叹道。</p>
“是啊,都十年了,前两天看素素你们照的相片,我就想着等过年的时候,咱们一家人一定得好好照几张相,没想到这就碰到照相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