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养胎心得(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我的1995小农庄正文卷第二百二十一章养胎心得不过既然遇上了蜂窝,肯定不能错过。</p>

陈凌就悄悄地走近,扒开河畔的野蔷薇花丛。</p>

在花丛的遮掩下是几块大石头,石头附近,斑斑点点的蜜蜂屎极为显眼,再顺着蜜蜂屎去找,就会发现石头下方有一道十来公分长的缝隙,蜜蜂正在飞进飞出。</p>

这是土蜂的窝,筑巢非常隐蔽。</p>

土蜂就是土蜜蜂,又叫中华蜂、中华蜜蜂,是华夏本土的特有种。</p>

这种蜜蜂性子野,筑巢很随意的。</p>

像这样的石头缝里的,还有土穴里、老鼠洞内的,都很常见,另外树杈上、墙缝、甚至在农家的菜窖里筑巢的都有。</p>

和广为人知的那种蜜蜂不是同一种,那是国外引进来的洋蜜蜂。</p>

但是,土蜂产的蜜却是极好的。</p>

尤其是野外的土蜂,蜂蜜色泽深、味道香浓。</p>

若是筑巢在高山的山崖上的蜂窝,那更不得了,里面的百花蜜,味道绝佳,带着一股诱人奇香,喝一次就让人难以忘怀。</p>

这样的土蜂蜜自然是很好的,价格也不便宜,这不假。</p>

但是中华蜂却不太好养。</p>

产蜜少,容易炸窝、分群,还喜欢蜇人。</p>

比起外来的洋蜜蜂而言,它们性子野,没办法维持成大型的蜂群。</p>

而且还特别经受不住花花世界的诱惑。</p>

哪里花多,蜜源丰富,整个蜂群就会拖家带口全部飞走。</p>

即便是人工养的土蜂,也是这样。</p>

根本就没办法大规模养殖。</p>

这就很让人头疼了。</p>

如此以来,后果就是,到了零几年后,中华土蜂被外来的洋蜜蜂挤压生存空间,险些成了濒危物种。</p>

“都被我找到老窝了,那就都给我进去吧。”</p>

收蜂是技术活,收野蜂更是,陈凌没养过蜂,对此完全是一窍不通的,但还好,他有洞天,直接带着石头将整个蜂巢收进去就完事。</p>

而且收完蜂巢,他还特意等了等,等在附近飞舞的蜜蜂过来攻击他时,接触的瞬间也全部被他收了进去。</p>

然后在石桥后的花园内特别划分了一块区域,让它们先静静的在那里繁殖。</p>

不让鸟类和锦鸡去打搅。</p>

等规模大了,再放出来,在洞天到处采蜜也可以。</p>

其实去年春天,他就往洞天里收过许多蜜蜂和蝴蝶。</p>

但那时候,他对日月洞天的掌控力不强,无法分割区域。</p>

蜜蜂和蝴蝶收进去后,到处乱飞,最后都没能繁殖成规模,在去荷花上采蜜的时候,全被小池塘的鱼跃出水面吃掉了。</p>

他最后也没再去费心思找蜂窝。</p>

“先养着,以后再多培养出来几个中华特有品种的土蜂,我就不信还能濒危了。”</p>

陈凌拍了拍手,暗暗打定主意。</p>

随后背起竹筐,拿起鱼篓,牵着牛往家走。</p>

据说澳大利亚的苍蝇,因为无屎可餐,最后不得不做起了蜜蜂的工作,传播花粉靠蜂蜜为食。</p>

由此可见,环境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p>

何况他有洞天这样的绝佳之地,在洞天养蜂,受灵水滋润,总能培养出更为优良的蜂种。</p>

……</p>

“喔喔喔——”</p>

晨鸡报晓,旭日东升。</p>

金黄的阳光暖暖照耀而下,炊烟鸟鸟升起,人声,狗吠,使得清晨的山村渐渐有了生气。</p>

春耕时节过去了,这是山花盛开的时候,山林也越发热闹。</p>

人们不必再那么忙碌,不过农家少闲月,就算不忙,也要时常到田里照看,锄草,赶鸟,拔出败穗。</p>

精耕细作,才有好收成。</p>

这天吃过早饭,陈凌就和老丈人一块扛起铁锹、穿着水鞋下地去了,麦苗长起来了,自家的麦田就到了灌既的时候,前阵子雨水淅淅沥沥的下了几场,也没去管,但入了农历三月,雨水反倒少了。</p>

没办法,这就要人为给小麦浇上今年的第一水。</p>

“把沟挖深一点吧,能多放点水。”</p>

老丈人嘱咐道。</p>

灌既时开沟是累人的活,但是陈凌身强体壮,最不怕这种体力活,前两天就把沟开好了,这时候再把麦田附近这一段沟挖的深些,浇灌到最后也可以顺便把菜园子浇上一遍。</p>

“知道了。”</p>

陈凌提着铁锹又把沟挖了挖,而后就去把山脚小河沟的水引过来,刚用铁锹放开口子,水流就哗啦啦的涌进了土沟之中,河水夹杂着泥泞,浑浊的缓缓流淌。</p>

Tip:收藏+分享我的1995小农庄,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