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第一个拿到的物理大奖!(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秦克与宁青筠忙回礼:“杨老先生,您好!”

物理学会会长焦延民走过来,热情道:“秦教授,宁教授,惊不惊喜,意不意外?这次杨老先生是特意过来见见你们,顺便给你们颁奖的。”

秦克与宁青筠受宠若惊,忙再次向杨老先生道谢。

杨老先生微微颌首:“你们的那篇《青柠拓扑超导涡旋态理论模型体系概述》,我听人念过了,写得很好。我昨天已写了推荐信,让人送到瑞典皇家科学院,推荐你们为明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人。祝你们成功。”

每年9月至次年1月31日,是诺奖的评委会接受各项诺贝尔奖推荐候选人的时间,过期就不候了。

虽说按规矩,一般候选人是不会知道有哪些人推荐了自己,但百年来这规矩早已名存实亡,推荐人都会告知候选人一声,算是一种人情,也算是一种认可。

秦克二人虽说已知道奥利弗老先生提交过推荐信,但再加上杨老先生的推荐信,无疑分量会重得多,当下再次道谢。

杨老先生又勉励道:“我和米尔斯教授的‘杨-米尔斯方程’能不能找到通解,就看你俩的了。放眼世界,我认为有机会解决这个难题的,只有你俩了。”

秦克忙道:“谢谢老先生寄予的厚望,我和青筠会努力尝试,争取为您和米尔斯教授的理论提供数学上的支撑。”

杨老先生欣慰道:“很好,从事科学研究,就要有这样舍我其谁的锋芒……”

见秦克、宁青筠与杨老先生相谈甚欢,会场里的众人都有些羡慕,尤其是那些收到风声,已提前知道这届物理奖的获奖名单的,更是心情复杂。

对于不少老教授来说,哪怕明知这两个年轻人拿过菲尔兹奖、国家科技大奖一等奖,是顶尖的数学天才,但那都不是自己的领域,也就感叹两声罢了。

而现在,这两个当自己学生都嫌小的年轻人,却要拿到自己渴望而不可得的物理学会大奖,又怎能心平气和地送上祝福?

那些跟着导师来长见识的,看到秦克与宁青筠却是双眼闪闪发光,像是见到了偶像般激动。

物理学会年终学术交流大会的开幕式很快就开始了,会长焦延民上台致辞,然后公布各个物理奖项的获奖者。

和“陈省身数学奖”、“钟家庆数学奖”一样,这些名单早已事先评选出来,现在只是公布罢了。

不出秦克所料,他和宁青筠拿到的是凝聚态物理方向的“叶企孙物理奖”,理由是表彰两人在凝聚态物理上取得的杰出成果。

杨老先生年纪终究是大了,颁完奖后便离开了,全程几乎没怎么发言,更没作什么致辞,但杨老先生在离开前,特意又勉励了秦克、宁青筠两句,这份特殊待遇更是让秦克和宁青筠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幸而颁奖结束后就进入到学术报告环节,参会者可以自行选择是留在主会场听专题报告会,还是去分会场进行海报交流、展览交流或者听取线上线下的口头报告,主会场的宾客一下子就分流了。

秦克两人的特邀专题报告安排在第二天上午的凝聚态专场,到时只需将拓扑量子计算的论文要点讲讲就行,倒不用怎么准备。秦克去与老师姜为先等熟人打过招呼后,便带着宁青筠去分会场瞅瞅。

他来参加这个物理学会的学术会议,除了拿奖和登台作报告外,还打着招揽人才的主意。

那些有资格登台作报告的基本上都是物理界的大牛、资深教授,这些人不太可能乐意到他俩手下做研究,秦克也觉得年轻人更有创造力与干劲,便想趁着这次夏国物理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的学术盛会,发现些水平出色的年轻研究人员,拉到自己的量子计算实验室以及新能源、水资源净化研究中心里去。

分会场很多,分布在京城理工的不同教学楼里,但因为场地有限,也有小部分分会场是在学校附近的酒店里。

秦克第一个去找的分会场是“拓扑材料、物理与器件”,地点在京城理工的第三教学楼108-112几个教室里,其中108室用于口头报告,其余教室用于海报展览、学术交流。

他刚和宁青筠来到第三教学楼,却发现楼梯口围了不少人,还传来叫嚷吵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