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七情六识(1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结果不出预料。</p>

李慕玄对待这些同龄人。</p>

虽然表现的很自然,但实际上并没有把这些人放在眼里。</p>

不过却不是那种自以为高人一等的狂、傲,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由心智成熟所带来的思想上的隔阂,或者说包容。</p>

这出现在一个小孩子的身上。</p>

倒是有些奇怪。</p>

不过天才嘛。</p>

跟普通人总归是不太一样的。</p>

而且在洞山看来,只要不是目空一切的骄狂,这种成熟未必不是件好事。</p>

毕竟小孩子什么都不懂,虽然如一张白纸一样好教,但很多东西都没办法理解透彻,很难分清对错,容易走上歪路。</p>

像李慕玄这种。</p>

对老师来说确实要更省心些。</p>

旋即。</p>

洞山开始上课。</p>

“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接着上堂课的内容,继续讲鸡兔同笼问题。”</p>

说完,洞山转身在黑板上开始写字。</p>

这间学堂是三一门的产业。</p>

原本有三个老师,分别执教国文、数学、洋文三个学科。</p>

但其中两个老师因为年纪太大,不方便行动而退休,于是洞山便先接过这些学科,想着等以后招到新老师再放手。</p>

只是学堂教的东西太‘新’了,眼下这世道,哪有几人懂这新玩意?</p>

懂得人也不愿跑到这小地方来执教。</p>

没办法。</p>

洞山只能一直兼着。</p>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从上面数有35個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p>

此时,洞山在黑板上写下题目后,转身看向学生,问道:“现在老师问问你们,笼子中各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p>

话音落下。</p>

学堂内的学生顿时大眼瞪小眼。</p>

他们有些不明白。</p>

老师为啥要把鸡跟兔子放在一个笼子里,而且还要费心思去数脚和头。</p>

直接数有多少只鸡不就好了么?</p>

不过既然老师问了。</p>

他们也只能开动聪明的小脑瓜,认真的思考起这个复杂的问题。</p>

角落里,李慕玄瞥了眼台上的题目,立刻便知道答案,不过他并没有举手回答的打算,毕竟修行才是他当前第一要务。</p>

而且,这种小学生的题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