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有些儒家的味道。</p>
凡事皆讲理,这个理既是心中之理,也是世俗之理,依理来行事。</p>
想到这。</p>
李慕玄不由想起师父左若童。</p>
妥妥的三一门典型。</p>
说他像道士,不如说他更像君子,不过谁也没规定道士不能这样。</p>
况且,君子也好,道士也罢,只是一个称呼罢了,大家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求道者,难不成有谁的道要高人一等?</p>
言归正传。</p>
在简单的吃完早饭后。</p>
李慕玄向几位师兄打听了藏书阁在哪,然后便一路来到这里。</p>
从外面看去,藏书阁跟三一门内其他建筑没啥区别。</p>
或者说整个道门建筑都差不多。</p>
墙上和梁上的雕饰或图画大多是日、月、星、云、山、水、岩,亦或是龟、鹤、竹、狮、麒麟、龙、凤等等。</p>
寓意也很简单直白。</p>
光明普照,山海年长,坚固长生,不老,君子,辟邪,祥瑞。</p>
就跟老百姓家里贴福字一样,都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p>
旋即,李慕玄没有在外面久留。</p>
抬步走进藏书阁内。</p>
也就在此时,他的耳边便传来一道苍老无力的声音。</p>
“你就是师兄新收的弟子。”</p>
李慕玄转头看去。</p>
只见说话的是个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对方一脸笑意的看着自己。</p>
“弟子李慕玄见过师叔。”</p>
“嗯。”</p>
老人微微颔首,接着道:“刚才师兄来过一趟,跟我提了你的事。”</p>
“这样吧,日后你就负责打扫二层及楼梯,每日巳时前过来,打扫完后你就可以留在这看书,也可以出去做其他事。”</p>
“若是哪天突然有事来不了的话,记得派人过来支会一声。”</p>
“多谢师叔。”</p>
闻言,李慕玄点头表示明白。</p>
随后又寒暄了几句,在得知面前这位师叔怎么称呼后。</p>
他便走上二楼开始打扫。</p>
说实话。</p>
藏书阁内的空间其实并不大。</p>
总共就两层。</p>
道藏数量也不算多。</p>
粗略估算,大概也就两三千卷的样子,其中可能还包括重复的。</p>
不过这也正常,受时代的局限性,知识垄断严重。</p>
往往像三一门这样的大门派,才有藏书阁的概念,小道观可能就几十本经文,再换成游方道士,更是只能口口相传。</p>
心念间。</p>
李慕玄拿起扫把开始打扫。</p>
然而,就在他扫到一处角落时,地上的一本册子引起了他的注意。</p>
“劈空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