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若童微微一愣,没想到弟子居然会反问自己。</p>
但还是说出自身见解,“道无定所,中无定在,与心火、背水一样,中庭并非人体真正窍穴,而是虚空无形之物。”</p>
“至于真要说它是什么。”</p>
“倒是不好说。”</p>
“只是根据先辈经验,要以诚心开道,心无外邪,才能寻得中庭所在。”</p>
说完,他看向李慕玄这孩子,知道对方既然有此问,那么肯定是对中庭有了新的理解,于是心中不由期待起来。</p>
“先辈总结的还行。”</p>
李慕玄笑了笑,接着道:“但徒儿已经悟透了中庭的本质!”</p>
“所谓中庭者。”</p>
“道也,心也。”</p>
“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本心。”</p>
“先辈们为何说心诚?因为心不诚则不能观己,不能观己则无法直视本心,然而,观己也仅仅只是第一步而已。”</p>
“第二步则是明白本心为何,也就是自己的道是什么。”</p>
说着,李慕玄拿自己举例。</p>
“譬如说徒儿我想要求真、超脱,其本心便是看清自己的真面目,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性命不受外物约束!”</p>
“而假如是陆瑾的话,其本心应该是.无愧于人。”</p>
“其他人弟子就不敢妄言了。”</p>
“但道理却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自身的道。”</p>
“所以徒儿以为,找到中庭的关键,一是心诚,二是明悟本心为何,前者是必要途径,后者是能否突破的关键!”</p>
话音落下。</p>
左若童脸上露出几分沉思之色。</p>
心中似有所悟一般。</p>
“本心为何么?”</p>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啊!”</p>
说话间,左若童的语调越来越高,一抹浓浓的惭愧之色出现在眼中。</p>
对于李慕玄的这段分析,有着数十年教徒经验的他,将其与以往成功和失败的案例相互印证,明白这十有八九是对的。</p>
可也正因如此,让他突然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师父。</p>
明明道理就这么简单。</p>
自己如果能早点发现的话,那群孩子也不会落得现在这个下场。</p>
他心里有愧啊!</p>
而此时,看到师父这副模样。</p>
李慕玄没有说话。</p>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障。</p>
师父被称作大盈仙人,而大盈者,上九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p>
这句话说的是身居高位者要戒骄。</p>
否则会因失败而后悔。</p>
逐步走向衰败。</p>
但师父这心性显然不可能是因为骄傲后悔,而导致衰败。</p>
那么就只剩下两种可能,第一是太过追求完美,可又因为在逆生三重这件事上,心中对弟子生出悔恨、愧疚之念。</p>
第二是师父现在已经修到逆生二重的顶端,达到鼎盛之势。</p>
有道是,龙在九天已在险,再上一重险中险,危如累卵天地变,顷刻之间下九渊,一步一杀虽凶险,常有生机落人肩,亢龙困地不上天,反得逍遥能周全。</p>
想到这,李慕玄目光看向师父。</p>
决定日后要是有机会。</p>
可以劝解下师父先别想第三重的事,或者助他老人家解决心障。</p>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前者,毕竟心障问题虽然大,但像未来陆瑾那样的心魔,也没见影响到他的寿命啊。</p>
可见师父将来要是真出啥事,十有八九跟逆生第三重有关。</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