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妈忍不住感慨道:“他是你的贵人啊!”</p>
江山见好赶紧收:“是啊,多么难忘的岁月!”</p>
大哥江海这会看江山的眼神也不一样了:“这么说,你不仅会英语还会曰语?”</p>
江山点头:“都能说上几句吧。”</p>
“瞧瞧,”江妈一脸兴奋:“他爸你听见没,咱儿子还会说曰语呢!”</p>
“那有什么难的,”江爸心里开心,嘴上却不松口:“那玩意我也会。”</p>
江山笑了:“您老给来两句。”</p>
江爸挖了他一眼:“巴嘎,你滴把肉滴吃光了滴!”</p>
“哈哈哈,”</p>
小妹江川笑的不行,细品之后赶紧低头一看,顿时大叫:“妈,你看三哥把肉都吃光了。”</p>
“小点声,”江妈连忙把自己碗里的夹给了小女儿:“也不怕邻居听见。”</p>
老二江河默默笑在一旁。</p>
他刚刚一直在看江山的筷子,除了给他自己的就净给江妈夹肉了。</p>
此时,邻居家的老俩口收回了自己的目光,李若诚低头看了眼书桌上的译稿《安徒生童话集》。</p>
老伴李怀英试探的问了一句:“要不,请他进来试一试?”</p>
“不用了,”李若诚捏了捏自己的鼻梁:“他毕竟不是专业翻译,我还可以再坚持坚持。”</p>
……</p>
宝山路的街边,立着一栋不起眼的三层灰砖办公楼。</p>
楼不高,围的院场倒不小。</p>
院门两旁各挂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招牌,左为“浦江日报社”,右为“浦江日报社印刷厂”。</p>
在这两块招牌的衬托下,原本灰旧的办公楼立刻有了些沧桑的文化气息。</p>
与这栋楼相隔几十米的距离,建有一片低矮厂房。</p>
那儿就是江山现在的工作单位——浦江日报社印刷厂。</p>
空气中,经久不散的飘着油墨的气味。</p>
清晨五点半,报纸出货车间门口的空地上,停了不少辆墨绿色的邮政二八大杠。</p>
十多位身着绿色工作服的邮递员,正手脚麻利的把一摞摞新鲜出厂的《浦江日报》装车入袋。</p>
这已经是最后一批来取报纸的邮政队伍了。</p>
按照惯例,每天清晨六点,市面上就可以见到当天的《浦江日报》了。</p>
坐在出货车间门口的出货员江山,刚刚结束今天的工作。</p>
穿来这个世界整整一个月了,他已逐渐适应了晚上9点上班,早上7点下班的奇葩工作时间。</p>
江山目前属于学徒工,每月18块,干满三年转正后可以拿满36块的工资!</p>
他这位上一世的新媒体大佬,如今倒也算是重操旧业,只不过是要打头做起。</p>
这一会收起桌上的登记簿,江山照旧拿出一摞旧报纸看了起来。</p>
不远处的桂花树下,站着捡字车间的两位女工,余文文和常招娣。</p>
刚换下灰蓝色工作服的两人,远远向江山这边打量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