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轧钢厂往事上(3 / 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55年公私合营,国家收回第三轧钢厂经营权。上手一管,才发现事情不太对。”</p>

“第三轧钢厂,是在鼎泰轧钢厂的基础上重组而来。很多技术员、高级工人,长期遭受私人资本熏陶,即使通过了审查程序,思想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p>

“但第三轧钢厂因生产规模,要承担大量难以替代的生产任务。很多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人,你知道他思想有问题,也不敢轻举妄动,因为生产需要他。”</p>

“要不是56年底,冶金工业部成立,把咱们从机械工业部划过去时,上一任班子从上级手里麻缠下来两个大学生,现在轧钢厂的总工程师还得用原鼎泰轧钢厂的总工程师廖世瑜。”</p>

吕俊鹏按灭抽了一大半的大生产,问道:“这个廖世瑜有问题?”</p>

岳佩麟冷笑:“何止是有问题。”</p>

“咱们的工人工级考核,中高级工人考核时,必须有工程师主持评测。中级工,由本厂工程师组成评测团主持考核,上级指派技术员监督。高级工,由上级指定地点,多方工程师组成评测团队统一考核。”</p>

“廖世瑜那时是轧钢厂总工,中级工考核的主持者,评测团第一话事人。高级工考核的部委评测团队,廖世瑜也经常参与。”</p>

“廖世瑜借职务之便,为向他靠拢的工人提升工级保驾护航。拉拢了一大批工程师、技术员、高级工,为自己摇旗呐喊。”</p>

“58年首钢红冶轧钢厂成立。59年初,厂里以支援红冶厂建设的名义,把廖世瑜等工程师和一批高级工派遣过去。”</p>

“当时厂里下了决心,哪怕是损失技术实力,也不问红冶厂要人。就当是发扬风格,把这批工程师、高级工送给他们了。”</p>

红冶钢厂?</p>

吕俊鹏问道:“这帮人中,是不是有个叫易中海的?”</p>

岳佩麟有点惊讶:“你也知道易中海?”</p>

吕俊鹏耸耸肩:“我和这老家伙住一个院,他有个喝茶的搪瓷杯,上面写着文明班组,下面标着首钢红冶钢厂工会的字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