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为何注意节俭?
因为这是真宗皇帝留下的习惯,老子没有保持,儿子倒是保持的极好。
真宗继为的前一段时间相当不错,正赶上了铁器的制作工艺进步,大规模的运用到了农耕之中,土地的耕作面积也大幅度增加,比太宗朝多数近一倍。
对于农耕民族来说土地的富足比什么都强啊!
因此社会较为安定,给大宋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
那时候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在叶安的脑袋里早已把这段历史背的滚瓜烂熟。
没办法谁让自己曾经摊上一个对宋史趋之若鹜的教授?
只不过之后的事情就颇为让人叹息,若是能把“咸平之治”延续下去,宋朝的历史也许会变得大不同,而断送这场盛世的罪魁祸首就是因为真宗皇帝的软弱,或是说是过于谨慎。
澶渊之盟这个令后世人不耻的盟约改变了大宋,也改变了真宗皇帝。
原本的赵恒也并非是一个懦弱胆怯之辈,一个自小便能在诸王之中自称“元帅”的人长大了能胆怯到什么地方?
只不过作为皇帝久了,大权在握久了,万万人之上的时间久了,这个曾经斗志昂扬的人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脑袋上沉重的冠冕给压得胆小了。
但那时的赵恒依旧上了前线,且不说是不是寇准强拉着皇帝上前线的,作为一国之君若是他不想上前线,谁也不能逼着他去。
半路上雍王赵元份暴毙,王旦被派遣回京坐镇,临走之前王旦还特意询问了赵恒:“十日不胜,何以处之?”
赵恒的回答是:“立太子!”
简单的三个字便能说明他当时抱着什么样的决心,最终大宋因为一场狙击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各路勤王大军也在赶到,契丹人受挫也不敢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