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比厢军指挥使要高,可实际上那些官职清闲的不像话,这辈子的官职也就当到头了,但这些人自己并不知晓,在他们看来东京城的京官可比地方上的官员要好的太多,熟不知这是明升暗贬。</p>
范仲淹看向叶安又道:“换装火器之后,厢军的战力便能提升些?”</p>
叶安微微点头:“只要使用规范,操练得当,火器之威便能发挥到极致,对付些山匪,强人,亦或是白莲社的妖人已经完全足够了。”</p>
范仲淹满意的点了点头,但他并不知道火器真正的威力,甚至没有见过火器的实战场景,当他真正的见识到了,才会知道什么叫恐怖。</p>
叶安之所以使用火器的重要原因不是威力强大,相反而是更加容易使用,训练容易。</p>
只有快速上手才能让这支由厢军组成的行军具备战斗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他没有时间等下去了,剿灭白莲社乃是赵祯的旨意,经略使这个差遣也不过是临时的,朝廷不可能让他掌握江淮军阵大权太久。</p>
多年参与兵事,叶安早已名声在外,同时他也有自己的骄傲。</p>
范仲淹并不明白这些,他只是觉得叶安精简厢军的想法是好的,只要稍有成效便比原先尾大不掉的模样要好的多。</p>
毕竟是厢军,再坏能坏到哪去?</p>
随着两人定下改编的策略,江淮各州府厢军的改变正式开始,但所有的前提必须是向朝廷要钱,只有钱款到位了,才能将老弱病残的厢军猜测掉。</p>
没钱,没地,没农具,没良种,光凭一张嘴是不肯让这些厢军相信朝廷是在为他们着想,叶安的饼花的很大,朝中多少人准备看他的笑话。</p>
拨款是三司的事情,但通过叶安与范仲淹联名的奏疏却是中书与赵祯的事情。</p>
赵祯在看到叶安的详细计划书后很是兴奋,在他看来如果能把江淮的厢军裁撤掉,那大宋其他州府的厢军便也能裁撤,至于能否成功,赵祯非常看好叶安,在他看来自己这位先生几乎就没有做不到的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