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河西百姓(1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402 字 2024-02-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长歌当宋</p>

百姓的态度永远决定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模样,这一点从河西身上便能看出。</p>

河西百姓相较于大宋其他州府明显不同,他们的收入更高,生活质量更好,受教育程度遥遥领先于大宋。</p>

这种变化是惊人的,河西之地有今天的模样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可就是这几年却发展迅速,让人目不暇接。</p>

百姓们为何会从原本对朝廷的无条件信任变成现在恐惧交钞的贬值?</p>

因为他们的认知便的不同了,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人都知晓该如何施肥而使得庄稼长得更好,原本只知道出力气的力夫已经开始使用花钱购置板车,三轮车开始专门从事货运或是替人搬家赚钱更快了。</p>

这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这是河西政策上的改变,完全不同于封建王朝最核心的愚民政策,叶安与秦慕慕推行的政策主打的是解放“解放思想”“开启民智”。</p>

这两样东西确实会给原本的封建社会造成冲击,但同样也会给一个民族带来改变和前进。</p>

究其原因是统治者态度的转变,封建君王要的是王朝兴盛,而叶安要的是民族兴盛,二者有本质的区别。</p>

河西的百姓茶余饭后讨论的都是交钞以及远征军的事,在他们眼中这两样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p>

有些胆大的人便说交钞之事便是河西与国朝之间的一场矛盾,无论辽朝最终是从榷场务兑换的交钞,还是榷场务不兑换百姓手中的交钞,这都是国朝滥发官钞的恶果。</p>

馄饨摊上,一群穿着青色长衫的学生正在激烈的争论,为首的是年纪稍大一些的文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诸位,我康某在这里劝你们一句,还是早早把手中的交钞给用出去,最好是去往榷场务兑换,榷场务门口聚了一群人想要兑换。”</p>

“去哪里兑?咱们用的还是铜钱,你瞧见过老张头用交钞吗?是不是老张头?!”</p>

正包着小馄饨的老张头嘿嘿一笑道:“小老这可是小本生意,用不上大额的交钞,六文钱一碗的馄饨,您就是吃上十碗也不过六十文,用的上交钞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