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河西的秘密(下)(2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454 字 2024-02-26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人亡政息”用在这里并不合适,毕竟范仲淹还再,只是他的改革被推翻后,所有的政策也就跟着被推翻,矫枉过正终究难以避免。</p>

秦钊的话让祖无择变得尴尬,明明两人在身份上都算宋人,也都是官员,可现在却如同异域,双方制度间的好坏也成为比个高低的标准,这让他尴尬无比。</p>

人嘛!总是难以承认别人比自己强,别人家比自己家好的。</p>

相较于祖无择的尴尬,此时已经在打谷场上“听课”的孙复才是最为尴尬的,因为他发现自己完全听不懂前面的人在说什么!</p>

这种听不懂只是不理解,就像是一位先生在讲学,自己半途加入后完全不知前面讲了什么,也不知现在的话又与前面的内容有何关联。</p>

其实非是孙复的知识出现什么问题,他幼年家贫,父亲早亡,田间地头的农忙没少参与,在听了一会后他才明白,前面的这位先生讲的是农桑之事。</p>

劝农官在大宋也并非没有,或者说从秦汉开始,无论哪个王朝对劝农这件事都非常上心。</p>

但不同的是,河西劝农官所讲的内容却极其丰富,甚至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每年的墒情查看,预测便不说了,那在河西农人看来都是最基础的东西。</p>

人家现在讲的是农书!</p>

没错,就是农书,历朝历代的农书,其中最早的居然有中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农书。</p>

其中《神农》、《野老》乃是战国时的农书,早已佚,别说是市面上,便是在大宋皇宫的藏书所在崇文院,秘阁中也没有。</p>

但这位先生却一遍又一遍的提及,而《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四篇,也是他今日授课的内容。</p>

孙复震惊的发现,自己在这里不是在听农学,而是包含了治国之道与农桑之道结合的产物。</p>

因为《上农》根本就不是讲给农人听的,而是讲给历朝历代统治者听的东西。</p>

“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p>

孙复已经闭不上自己的嘴巴,这些东西农人能听得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