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兰州的变化(2 / 3)

长歌当宋 我欲乘风归 1393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当然,并非所有商品都要交税,比如粮食,蔬菜,甚至是油水都不用交税,这些是生活必需品,必须要控制价格。</p>

河西一项是提倡贸易自由的,只不过谁要是敢对粮食,蔬菜,甚至是肉食下手,那就不要怪河西的税法无情了,这些免税商品只要超过均价的五分之一,那就必须缴纳三倍,甚至是五倍的税收,这些税款远超商贾得来的利益。</p>

得益于河西商业环境的强大和繁荣,税收制度在很多地方做出了改革,不再是生搬硬套大宋的税律,而是推陈出新有了附和自己情况的改变。</p>

但对于兰州百姓来,那些东西太过遥远,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头上的苛捐杂税是否还在?</p>

身丁税规定,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凡是在这区间的男丁,都要交纳身丁税,交钱或交绢,与两税同时交纳,还有加上农器税、牛革税、蚕盐税、鞋钱等,以类合并,统称之为“杂变”。</p>

这是百姓头上沉重的负担,也是他们最渴望消除的“大山”,而河西的官员在正式到任后一件事便是宣布废除这些杂税,让百姓休养生息。</p>

这是大大的善政,官员在街口闹事口水横飞的激动宣布,并且耐性的向询问之人做出解答,口渴之际,百姓箪食壶浆献上,而官员毫不避讳的畅饮,这番景象被人画下,拓于报纸之上,一时间整个兰州的报纸收买一空,甚至洛阳纸贵起来。</p>

论宣传和拢络民心,大宋是拍马也比不上河西的。</p>

兰州百姓只看到了苛捐杂税被免除,至于商品的消费税却是完全不在意,因为他们在付钱是没人会告诉他们商品的价钱中就已经加上了交易税。</p>

再加上不断开设的工厂,减少了商品的成本,算下来不光出厂价格本身就便宜,还减少了运输成本。</p>

很快,兰州百姓就变成最拥护河西统治的存在,因为不光苛捐杂税被免除,新任知州范子渊还在兰州推行教育,新建学校,医院,甚至是福泽园和义庄。</p>

这些都是官府出资修建的,在一定程度上也接纳富商的捐赠,很多时候百姓的劳役也被分摊到这些事情上,并且官府还会给钱。</p>

从来就没听过官府会给百姓劳役发钱的,工钱不多却是足以糊口,这对战乱过后的兰州城有着极大的好处。</p>

范子渊在安顿好兰州的诸多事物后,屁股还没在州衙的座位上坐热乎,凉州府知府裴承文便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