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7. 散会、教研、议价生? (四千大章)(2 / 3)

曌帝双龙传 于奇正 2079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但是这种情况,一般人是不知道的。反正能在本地文坛抛头露面的,也就是这帮人。

在一般人眼里,他们就是特别有文化的人,和那些不举的秀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可怜天下父母心。世上当父母的,无不是恨不得把自己的心都挖出来给孩子。这一点和贫富无关。

而且还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越有钱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越是重视。

现在有机会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这一群名师的教导,那可是什么代价都舍得出的。

这些富家原本来说心里还有那么一点顾忌。不是怀疑先生的水平,而是自己的孩子和那帮穷人的孩子一起,会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结果第一批的议价生来了才不到七天,家人们便纷纷提着礼物前来感谢。

从成立初始,常欢就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堂要想以后越办越兴旺,那就必须出教学成绩。

检验教学成绩的标准是什么呢?那就是你的学生中出了多少秀才、举人、进士。

常规私塾一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出了先生的水平之外,就和个人资质以及努力程度有关。

但是曌学堂可是大批学生一起,教学所占的比重就更大了。

这个问题他们教师团队内部讨论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一个观点:来曌建之后发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曌建不管哪个部门,都在提倡一种叫规范化的东西。据说这是当初于总都料亲自定下的规矩。可以说,曌建集团能在短时间内发展得这么大,和这个东西的关系非常大。那么,咱们是不是也能够把这种方法用到学堂里面呢?

这个话一提出之后,就得到了所有教师的认同。

于是大家就开始编制统一的教材。这样的话,即使有某个教师哪天没来,其他人也能无障碍的替代。

在这个过程中,就又有人提出了一个想法。

既然咱们以应试为目标,如果我们能分析出下次科考大致的方向,按照这个目标去教学的话,一定能事半功倍。

这话立即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所有的科考,都是秉承上意的。你文采再好,如果与目前的上意不符,一切都是白搭。

这就是很多有学问的人就是屡试不第的原因。方向错了,再努力也只是往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这一点上,他们是有先天的优势的。

全国的就不说了,但这些本地名士至少在本州范围内可是名声在外。

文人圈子也就那么大。只要在本州内,不管出题的人是谁,他们中总有和他交情好的人。

直接透题谁都不敢,但是多闲聊的话,不难分析出最近的大方向。

只要有了大方向,那成功率可就大大增加了。

这时就又有人提出建议了。

既然如此,那咱们不如专门成立一个负责教学研究的部门。

平时就研究怎么样能够教得更好,逢到要考试的时候就去摸题猜题。

这么一系列的商讨下来,每个人对于把学堂办好都是信心十足。

这时候又有人提出了新的见解。

这个先生,是万茛苟的狂热粉丝。他认为,做人就应该像万史官那样。

他提出的意见是,曌建集团有一个局叫技统局。

据他了解,曌建的其它分局遇到困难经常去找技统局请求协助。而技统局的局长,正是万茛苟。

虽说是学堂,但教研也是一种研究。这事是不是去请教一下万局长,说不定他能有更好的办法呢?

对于进士出身的万茛苟,这群读书人是相当佩服的,于是这个提议马上得到了全体的认可。

常欢不敢怠慢,立即去找到了万茛苟。

万茛苟还真没让他们失望,对学堂提出很多意义非凡的建议。

首先万局长认为,一定要改变“文弱书生”这个固有的理念。试想,一个人若是手无缚鸡之力,一天到晚无精打采的,又能有多大的学习效果?

其次,不管他们课程设置得多么优秀,也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中进士。

再者,曌学堂的学生大多数都是曌建集团的子弟。

因此他们的教育方向和普通私塾一定要有所不同。

万局长的第一个建议是:文化知识作为基础知识,提高子弟的学识和涵养。如果能在这条路上走通,当然是最好。即便将来不能靠这个去做官,咱们也应该让他们将来具备自食其力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