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了酒瘾的猴,比犯了酒瘾的人还不讲道理。
自从知道被人偷了酒之后,天天跑村里搞事。
只要屋里一会儿没人,不是晒在外面的衣服帽子不见了,就是家里的锅碗瓢盆被打碎。
不仅如此,发展到后来甚至直接骚扰人。最开始是一些小媳妇、小孩子之类出门,会被猴子上来扯头发,抓衣服。到后来即使是青壮年落了单,猴子们也会群而攻之。
村里人被闹得没法过安稳日子,有人一分析,多半与疙瘩拿了它们的酒有关。于是村长就出面,让疙瘩把酒送回去。
虽然心里非常舍不得,但既然村里人都这么说,疙瘩还是照做了。
说来也是好笑,酒一送回去猴子们就安停下来,不再来村里闹事了。
本来吧这事到这里也算过去了,结果疙瘩又惹出了麻烦。
尝过猴儿酒的美味之后,再喝自家那玩意感觉就像喝水一样。每次只要想到猴儿酒,从喉咙到肚子就像有一千只虫子爬,瘙痒难耐。
后来疙瘩实在忍不住了,偷偷摸摸跑去偷一点过瘾。不过这次可不敢大张旗鼓了,只是偷偷舀了一葫芦。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没多久,这勾当就被猴儿们发现了,一大群愤怒的猴子冲上来,把疙瘩浑身上下挠的全部是伤。
勉强挣扎着爬回家,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
想想也是,俗话说得好:人同此心啊。谁要是跑自己家来偷酒,那不和他拼命才怪?
可这疙瘩为了喝酒,还真是“铁骨铮铮”。伤养好没几天,就又馋得受不了了,又跑去偷酒喝。
结果没几次又被猴子们发现了,又是一顿挠,然后又爬回来养伤。
伤一养好就忘了疼,再次去铤而走险。
如此双方就这样来了好几个回合。
也不知道是他的赤诚感动了猴子们呢,还是“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后来猴子们就不挠他了。
估计猴儿们也想开了,他一个人也喝不了多少,有个人酒友也不错。
酒友的感情,总是那么直接而热烈。
为了报答猴酒友,疙瘩专门在家做了一些木杯子,带上了一大袋花生米跑了过去。
一来二去,双方的关系迅速进入蜜月期。
猴儿们学会了用杯子喝酒,猴王还能和疙瘩你来我往的碰杯。
疙瘩原本准备教会猴儿们“五魁首啊六六六”的划拳,经过多次失败之后,无奈之下只能放弃了。
伟大的先驱者疙瘩披荆斩棘,开创了这条线路之后,村里其他酒鬼的瘾就全部被勾起来了。
于是找到疙瘩,要他在那边喝好之后“顺”点回来。
疙瘩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出卖猴酒友这样的事,坚决不做。
又有人试图拿着一些坚果之类的去换,猴子们根本不予理会。
这可让酒鬼们为难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疙瘩那种愈战愈勇的魄力。
于是还是得来求疙瘩,大家乡里乡亲的,总得互相关照不是?
就在疙瘩为难的时候,有人出了一个主意——和猴子谈判。
当然,这件事就落到了疙瘩头上。
也不知道疙瘩去怎么个沟通了一番,回到村子后,告诉大伙说谈好了,和猴之间达成了合作共赢的协定。
第二天,将信将疑的村民带着工具,跟着疙瘩去到了酿酒的树洞旁边,分别开凿了三个树洞。
过了一段时间,疙瘩说可以了。就带着人去把其中两个树洞的酒抬了回来。
猴子们不但没像之前那样阻止,还叽叽叽地表示很欢迎。
从此,人猴之间各分一半。
遇到有些果子不多的年成,村里人还会帮着采一些果子,送去给猴子酿酒。
有时候还会给猴儿们送点它们爱吃的熟花生之类。
而这些猴儿,也知道投桃报李,时不时会把一些灵芝之类的东西丢到村里来。
从此,尽管双方最早的那批人和猴都亡故了,但双方的这种合作关系一直保持了下来。
草鞋讲的绘声绘色,于奇正他们三人笑得前俯后仰。
赵天赐抿一口猴儿酒,眯一下眼,抹一把嘴唇,脸色露出无比理解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