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宫成立到现在也有差不多两年的时间了,在赵国的大力支持下,众多学者、学子纷纷从各国前来。
根据最新一份送到赵括手上的统计,学宫如今已经拥有八千名士子和两百多名学者,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已经能够和后世的一些大学相当了。
赵括在学宫之中漫步,时不时可见学子们摇头晃脑高声朗诵一些经典典籍,表情显得颇为陶醉。
还有一些学子三三两两的漫步,偶尔会因为某些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一个个急次白咧的样子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
也有一些学者们带着学生聚集在大树之下,白发苍苍的学者高声讲述自己的理念和知识,学生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有些一脸茫然,有些似懂非懂,有些如痴如醉。
身处这样的气氛之中,顿时让赵括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多么青春而美好的景象!不仅仅是赵括,就连赵括身边的许历也颇为触动,对着赵括道:“臣之前不明白主君为何一意孤行一定要在大赵之中办一座新的学宫,如今亲眼目睹,倒是真的明白了主君的用意。”
赵括笑了起来,道:“许叔,一个民族想要强大起来,并且永远的强大下去,单靠武力是不够的。
武力只能强健我们的体魄,但也会让我们变得野蛮。
我们需要野蛮的体魄,但绝对不能让灵魂也变得野蛮起来。
我们的灵魂应该是文明的,是优秀的,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强大,保持我们的骄傲,让华夏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永远引领这个世界每一代时代的潮流!”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但是许历,就连一旁的李斯和韩非也是心悦诚服:“主君高瞻远瞩,臣实在不及主君万一!”
这个世界上像李斯和韩非这般拥有才能的士子很多,他们心高气傲,即便面对着一国之君也不会轻易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