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惯例,这支亲兵的规模通常在整个军队的一成,也就是十分之一左右。
赵括如今统帅的兵马是二十万,所以此刻护卫在赵括身边的亲兵就有两万人。
苏厉闻言不由吃了一惊,道:“主君想要出动短兵?
万万不可啊,实在是太冒险了。”
主将身边的亲兵又被称为“短兵”,所以就有了一个成语“短兵相接”。
当双方的战争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时,也就意味着两边的主将已经把自己身边的亲卫都派上了战场,也就说明战争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赵括呵呵一笑,道:“这有何妨?
他景阳能冒险,难道本侯就不能?
苏厉啊,记住本侯的话。
在战略上要轻视对手,但是在战术上永远要重视对手!”
论战斗力,赵括并不把对面的三国联军放在眼里;论指挥能力,赵括更是觉得自己一个人就能够把春申君、景阳这些人全部拉一起A掉。
但是,当真正处于战场上时,赵括也同样会去尊重这些对手。
当对手们选择拼命,赵括也会奉陪到底。
这一刻,赵括的脸上闪耀着一种光芒,这种光芒叫做斗志!苏厉沉默了。
看着面前的赵括,苏厉突然明白了。
为什么其他人都不能做到像自家主君这样的百战百胜?
或许,这就是答案吧。
景阳几乎以为要突破赵军了。
在景阳的感受之中,赵军的抵抗虽然依旧激烈,但就好像是擂台上殊死抵抗的对手一样,终究还是体力慢慢的衰弱了下去。
这让景阳原本疲惫的身体之中凭空生出了许多能量。
胜利的希望就在前方!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支新的赵国生力军加入了战阵之中。
这支新生力军的加入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直接就让原本已经有些摇摇欲坠的赵国中军阵再度稳住。
景阳见状顿时傻了:“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