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输赢(2 / 3)

我是崇祯四皇子 玉召 1312 字 2021-03-0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可是这场国本之争所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呢?

具史料记载,一场国本之争,共逼退内阁首辅四人(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部级官员十余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员人数达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罢官、解职、发配充军,整治。

而造成这件事的另一方万历皇帝,则感觉自己更加委屈,甚至悲痛欲绝,他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终被群臣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怠政。

万历皇帝怠政所产生那些后果呢?

首先,内阁、地方官员的缺官现象频发,朝廷的正常运行被极大的破坏。

其次,国本之争是明末党争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神宗对于储位的模糊态度,使得官场乃至地方的人,妄加揣测,政局混乱,出现宣、昆、齐、楚、浙五党和东林党两大派明争暗斗,之后东林党又与阉党斗争的局面,为一己之私不惜牺牲国家大义,使得晚明的政局混乱不堪。

再次,万历皇帝近三十年长居深宫不理朝政,司礼监因拥有“批红”的权利,因明神宗对郑贵妃的宠爱,此时外戚的实力也得到了发展,而且出现内监以郑贵妃为内主的现象。

万历皇帝怠政,于是廷臣开始肆无忌惮的党争攻讦,政府机构涣散,此时言官因对朝政的不满争相上疏,抨击时政,实力也得到提高。

而步入仕途不再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出现了“小群体”,之后又有了东林书院,文人关注时政,最后有东林党之称,万历末年的民变,乃[红旗小说 www.hongqibook.com]至最后后金的兴起,又代表了地方势力的崛起。

所以说一个国本之争,让整个大明朝所有的官员都牵扯了进来,有事干的官员放下了手中的事去关注,以此捞取政治资本;无事干的官员,更是如同发现了猎物的猎狗,疯狂的撕咬着这块本就插不下口的争论,弄得大明上下乌烟瘴气、国力衰微。

故而候峒曾一说起“国本之争”,黄淳耀便不说话了,他也无话可说。

当今太子没有任何过错,又是大明自洪武皇帝后唯一一个原配的中宫皇后所出的太子,于德无损,于法有据,只要不是自己作死,根本无人能撼动。

而且以大明现如今的状况以及崇祯皇帝的手段,黄淳耀明白,大明现如今比之万历年间还要糟糕,而如今圣上比之神宗万历皇帝......除非陛下想将大明剩余的半壁江山给掀个底朝天,要不然,永王殿下被册立为太子,几乎是不可能。

一下子被候峒曾点透,黄淳耀下棋也没了心思,耷拉着脑袋有一步没一步的下着。

候峒曾苦笑,其实通过和三个皇子的接触,候峒曾也认为只有三皇子永王殿下才有储君之姿,但是任你如何优秀,如何有才,祖宗之法在那,一切都是枉然,而且大明也经不起再来一场国本之争了。

正在两人闷闷的下着棋的时候,房外传来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喧闹之声。

“县城已被将军攻下,知县被擒,将军下令打开粮仓,赈济我等,各家各户,带足器皿,往县城领取!”

“县城已被将军攻下,知县被擒,将军下令打开粮仓,赈济我等,各家各户,带足器皿,往县城领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