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知不觉到了十月,无声而至的小雪落在千里楚地的山野之间,才让人察觉冬天到了。
清晨时分,岳麓山外的小村落中刚刚升起炊烟,村名拿着柴刀上山砍伐过冬的柴火,几个半大的顽童蹦蹦跳跳的跟在大人后面,来到村尾的小学堂内,长相文静的姑娘拿着戒尺站在学堂门口,客气的和来往人打招呼,然后把不听话的小屁孩撵回学堂里。
等自己的学生们都来齐后,松玉芙看向了村口的道路,毛茸茸的领子在初雪中轻轻飘动,凝望许久,轻轻的叹了口气。
从初春离开长安,一晃便到了冬天。
在村子里和在国子监没什么区别,都是带着学生早读、讲些书上的东西。唯一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村子里的小娃娃不听话可以打手板,国子监的王侯之子不听话打不得,在这里才算正儿八经的夫子。
松玉芙性子文静,在长安也不乱跑,初来之时很喜欢这个与世隔绝的小地方,本以为待一辈子都不会腻,可时间一久,还是觉得有点心烦意乱。
心烦并非是因为村子里的生活太单调,而是心里装着的那个家伙音信全无,好像已经把她给忘了。
村子的位置很隐蔽,她都说不清在什么个地方,几个月都没有外人过来。自从上次写信过后,松玉芙便每天瞧瞧村口,从初秋等到初冬,别说信件了,连个消息都没有。
肃州的世子真没礼貌,好歹回个信呀……
早知道不把簪子送你了……
松玉芙站在学堂外看了许久,直至后面的学堂里又闹起来,才略显失落的回到了学堂里,把今天准备的早课教完,然后来到了学舍旁边的小院。
院子本是她爹在这里求学时的住所,也就三间房子,她和丫鬟豆豆两个人住在这里。
此时豆豆蹲在厨房的土灶后面烧着柴火,小脸儿熏得黢黑,阿黄趴在旁边吐着舌头。
豆豆是她爹怕她吃不了村子里的苦,专门给买来的小丫鬟,穷苦人家出身,做饭洗衣服很勤快,唯一的缺点就是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说话。
见松玉芙回来,豆豆抬起黑乎乎的小脸儿:“小姐回来啦。”
“嗯,辛苦了。”
半年相处下来无所事事,彼此其实也没什么言语,松玉芙走进厨房里,把锅盖掀开,从里面盛起了煲好了汤,装进食盒里面,提着食盒走向门外:
“阿黄,走。”
大黄狗麻溜的爬起来,跟在后面转圈圈,看到地面的些许积雪,还跑过去扒拉几下。
村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都和她外公有些关系。徐丹青的老宅在隔壁,对门是梅曲生的房子,房子外面摆了个木头假人,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正拿着木刀在上面劈砍,叮叮当当的响声不停。
松玉芙路过的时候,停下来叮嘱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