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八章 真佛(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1552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哎,你这样可是了我一军。让我说什么好呢!”</p>

“张大勺”叹着气,闭上眼睛,情不自禁的发出了感慨。</p>

“你这小子呀,自打租了我的房,就对我一百一的敬着。当初答应我的事儿不但都做到了,逢年过节你还净送东西过来。劳你惦记啦,这些我可都记在心里呢。”</p>

“何况一个手艺人图什么?无非就是凭手艺安身立命,挣出份体面来。用老话讲,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帝王不用,卖与识家,识家不用,仗义行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学以致用啊。”</p>

“想想也是,我已经这把子岁数了,也许没几年就去爬八宝山的烟囱去了。与其让一生所学的东西跟我一起灰飞烟灭,那还不如尽量帮帮你,也算是留下点什么。既然你不嫌弃我,要做的又是对国家有益的正经事。那我总得对得起你才行。就不在你面前装什么小面人儿了。”</p>

“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一辈子我都没混出个名堂来,可这并不是我的本事不济。虽然我不能去给你上灶掌勺,可对于宫廷御膳,我还真有点儿发言权,知道得比旁人多一些。你要愿意听,我就来说道说道,尽我所能给你出出主意……”</p>

甚至为了藏拙或是摆谱。</p>

这些大师们自己都很少去动手做,得指使徒弟才有显得派。</p>

可刘师傅不一样啊,他的手艺是在从学徒开始,于师父的棍棒下一招一式练就的。</p>

也是他用自己一辈子的时光和灶火磨砺出来的。</p>

他是在用一辈子积累的经验,去一丝不苟地给边家的亲朋做自己最拿手的菜式。</p>

这样的手艺不但融入了血肉里,也几乎成了他做人的一种信念。</p>

那就是,该怎么着就得怎么着,不打丁点儿折扣。</p>

别的也甭说了,老爷子只要应了人,就必得亲力亲为上灶,这就叫信义。</p>

再看看他带来的这俩徒弟,又能看出严谨来。</p>

因为别看年轻的一个已经是瑞宾楼的二灶了,在店里是什么菜都能做。</p>

可跟着刘师傅打下手,却只配蒸馒头,做主食的。</p>

另一个呢,多学了五年。</p>

如今调到了都一处上班,干的一样是二灶,职称也定了高级。</p>

可那也只有做蒸菜和汤菜的权力,不能碰小炒儿。</p>

这就是老年间的规矩,手艺的火候师父严格把关。</p>

说你不行,就真不行呢。</p>

那不妨想想看,这样的匠人态度,所做的宴席,吃在嘴里是个什么滋味儿吧?</p>

事实证明,舌头骗不了人,长着舌头的客人们也没有不识货的。</p>

无论每桌,上的菜很快便被客人一扫而光。</p>

于是在边大爷和康术德的恳求下,刘师傅不得不临时答应,再给每桌加了两道菜。</p>

一个是拔丝土豆,另一个就是油渣小白菜了,不为别的,用料好找啊。</p>

可就这,最后一样没剩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