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摇钱树(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1984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人所共知,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p>

这个道理如果做进一步延伸,也就是北方人善做面,南方人善做米。</p>

京城属于北方,老百姓对面食当然情有独钟。</p>

如果说到京城有名的面点,京城人基本上都会提到“丰泽园饭庄”。</p>

这家由“传奇大掌柜”栾学堂亲手创办的老字号。</p>

虽然从解放前到建国后,一直都是名流、权贵、高官宴饮的热门场所。</p>

但这家高档次的饭庄子,除了人所共知的招牌大菜“葱烧海参”、“清汤燕菜”、“砂锅鱼翅”、“烩乌鱼蛋”以外,还另有一些更接地气、更惠民的绝活儿。</p>

那就是源于山东,又经过改良的八种面食。</p>

烤馒头、银丝卷、山东杠头、墩饽饽、豆沙包、喜字饼、咸花卷、小窝头。</p>

这些“丰泽园”的经典面点,长久以来,被京城的老百姓冠以“八大件儿”的别号。</p>

这意思很明显,无疑是说它们精致好吃的程度,都能与饽饽铺里的细点——“京八件儿”,相媲美了。</p>

看看是否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p>

更何况真办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愿。</p>

要不试这么一次,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呢?</p>

总之,既然广告协议已经签订,那顺理成章,下面就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p>

这一方面是宁卫民抓紧时间,按照广告上的技术条目,编写具体的技术内容。</p>

另一方面,就是他联系古四儿,去商量出售技术的代价,打算先捞回成本再说。</p>

写东西很好办,全是宁卫民肚子里现成的玩意。</p>

这又不是写小说,用不着润色,只要条理清楚,意思准确就行。</p>

而且白天夜里,宁卫民都有大把时间爬稿子。</p>

一天写完,一天修订整理,轻轻松松的事儿。</p>

写完了就是汇编成册,该批量生产了。</p>

这事儿也容易。</p>

宁卫民不用铅字印刷,用油印,就是学校印卷子的那种土办法。</p>

他自己只不过再花一晚的时间用蜡纸刻了版。</p>

晚上借用单位的设备,用公家的纸张油墨,很容易就印出了一百份教材。</p>

而恰好也是这个时候,古四儿那边有信儿了,他带着俩哥们儿如约来接洽,成了最早领走教材的仨顾客。</p>

不过交易过程也出了点儿小岔子。</p>

最终成交的价儿并不是当初说好的三百块,而是二百六。</p>

之所以会如此,是那古四儿带来的另外俩鱼贩子耍鸡贼,临时变卦。</p>

他们大概是吃准了宁卫民急需用钱,一时又难找其他人。</p>

非要先掏一半的钱把方子拿走,试验成功了,才肯付剩下的一半。</p>

这明显就是想打五折,要变相赖账的手段啊。</p>

可这三百一下就变一百五了,宁卫民哪儿能干啊?于是一口回绝。</p>

古四儿似乎也并没想到会有这出戏码。</p>

愕然之间,面对宁卫民责问的眼神,他觉得很有点挂不住脸儿,帮着宁卫民据理力争。</p>

可即使如此,毕竟难抵财帛动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