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八章 移动钱包(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3004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小魏和小孟的话听来似乎很有些蹊跷。</p>

无论料器葡萄还是仿生瓷,这不是第一天刚上架的新货吗?谁还能预定啊?</p>

何况交了钱还不拿走?这不傻吗?</p>

可其实解释清楚这件事的始末究竟还是很简单的。</p>

敢情这天的上午十点左右,一对英国夫妇在翻译的陪伴下来逛了斋宫的商店。</p>

一下就看中了店里的绢人、料器葡萄和仿生瓷,对这几种新上的民族工艺品爱不释手。</p>

经过反复挑选,他们选定了六个大号的京剧绢人,四个料器葡萄摆件,以及四五件仿生瓷,大概总价是一千六百元外汇券的商品。</p>

可随后怎么带走又成了问题。</p>

陪伴他们的翻译是个女性,三个人要拿走这些仿生瓷和绢人倒是不难,可那四个料器葡萄却实在不便携带。</p>

要知道,这东西体积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大鞋盒子。</p>

如果加上外包装就更大了,而且关键是怕摔怕碰啊。</p>

这么精贵的东西要一个不小心掉地上,那就全完蛋了。</p>

再说了,这对英国夫妇身上的钱,满打满算也就差不多刚够付清这些商品的。</p>

如果在这儿把钱都花了,恐怕连付午饭钱都成问题了。</p>

他们也就没办法继续愉快的游览计划了。</p>

所以最终,英国夫妇就决定先买走绢人和仿生瓷。</p>

至于那四个料器葡萄,他们只是支付了一百元外汇券当做定金。</p>

说好等到明天来取货的时候,再支付其余部分。</p>

应该说,这件事进行到这儿,还是一件很顺当,也很正常的大好事。</p>

小魏和小孟只要把这两对料器葡萄给英国夫妇留住了就好。</p>

但问题是,这天可是夏日里的一个周末啊。</p>

而且上午又属于当天最凉快的时光,所以客人几乎一拨接一拨的来。</p>

小魏和小孟根本没什么空闲,一直溜溜忙个不停。</p>

哪怕到中午饭点了,她们连换着去吃饭都做不到。</p>

也就彻底忘了应该把英国夫妇交付过定金的料器葡萄收到隔壁的库房去。</p>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下午一点。</p>

当气温高达三十三度,仿生瓷差不多卖光了,客人逐渐开始少了,她们才有暇去弄点吃的,抚慰自己饥肠辘辘的肠胃。</p>

但偏偏就在小孟一个人看店,小魏去替俩人打饭的时候,京城国际旅行社的一个常来常往的导游,又带着一个十四人的日本旅行团进了店门。</p>

好家伙!</p>

就这团日本人,女比男多,大多还都是四十多岁的欧巴桑,那叫一个热闹啊。</p>

她们见到如此有趣别致的工艺品,简直可以用炸庙来形容了。</p>

说句实话,别看日本人最擅长的细节巧思,做工精细。</p>

可要从传统美术工艺品制作上论,他们还差得老远。</p>

这方面共和国的工匠艺人是没有敌手的。</p>

光店里的草编昆虫的栩栩如生,京剧绢人的精细华美,就不是日本人能想象到的。</p>

就更毋论料器葡萄栩栩如生中透出的高贵大气,和仿生瓷精美器型中体现出的奇思妙想了。</p>

那么可想而知啊,近年来日本人经济一直在高速轨道上运行着,国民收入一年比一年高。</p>

如今日本人均月工资,相当于一万零四百块人民币,挣得比美国人还多。</p>

既然腰包里不差钱,见着这么些好东西,又有哪个人不想买回去一些摆在家里啊?</p>

说白了,在那些日本太太的眼里,几百块人民币其实不过是一家人一顿饭的菜金而已。</p>

这点钱还不够一件名牌洋装的开销呢。</p>

于是自然而然,来自东洋的顾客,也就发生了群体性质的爆买。</p>

草编昆虫,那都是十个八个的要!</p>

绢人,也全是一对一对的拿!</p>

店里的一切,对这些日本人来说,就跟不要钱白送似的。</p>

只要符合眼缘,只要拿得动,带得走,他们就统统欣然买下。</p>

而这其中,最饱受这些日本人青睐的品种,还就是刚上架的这些仿生瓷和料器葡萄。</p>

要知道,日本的艺术文化,原本就脱胎于中华大地。</p>

他们的陶瓷烧造历史只有五百来年,连一千三百八十度以上的高温烧制都做不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