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中外通吃(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2103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这场宴会充分获得了法国客人的肯定。</p>

因此如果好好盘点一下的话,就会知道,宁卫民所获得的好处简直太多了。</p>

首先是经济账。</p>

六十人的宴请,实际上并没用太多的珍贵食材。</p>

而且由于酒水方面,大多是皮尔·卡顿公司,从即将开业的马克西姆餐厅的酒库存货调配的。</p>

宁卫民只是提供了北派黄酒“即墨老酒”作为开胃酒而已。</p>

食材的成本就没超过一千元钱。</p>

再加上餐厅两个琴师的报酬,饭庄的人工,水电、燃气,和暂停接待其他客人的损失。</p>

这些都算在一起,也不会超过两千元。</p>

然而皮尔·卡顿给“坛宫”结算的费用,却是整整一万元外汇券。</p>

大师相当大方,在已经收取了服务费的情况下。</p>

比其应该支付的费用,还要多给了一千块,专门作为工作人员的小费。</p>

此举足以说明这位大老板相当满意。</p>

也致使“坛宫”单日的营业额记录直接放飞,飙升到过去的两倍半啊。</p>

应该说,这一期广告就相当于宁卫民俩月的工资啊。</p>

毕竟还属于小生意,投入也没超过三百,他通过古四儿应该很容易就能把这笔钱收回来。</p>

重要的是,这次广告业务试水,是一次以小见大、尤为有益的尝试。</p>

这对日后他开展其他的商业活动,肯定是很有帮助的一次经验。</p>

他通过这件事,可以亲身体验一下这年头广告与商业营销直接的关系。</p>

也就能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能力究竟有多大。</p>

看看是否有自己应付不了的情况,找到自身的不足。</p>

更何况真办成了,收益也是巨大的,就能遂了他的心愿。</p>

要不试这么一次,他又怎么可能甘心呢?</p>

总之,既然广告协议已经签订,那顺理成章,下面就进入真正的实际操作阶段了。</p>

这一方面是宁卫民抓紧时间,按照广告上的技术条目,编写具体的技术内容。</p>

另一方面,就是他联系古四儿,去商量出售技术的代价,打算先捞回成本再说。</p>

写东西很好办,全是宁卫民肚子里现成的玩意。</p>

这又不是写小说,用不着润色,只要条理清楚,意思准确就行。</p>

而且白天夜里,宁卫民都有大把时间爬稿子。</p>

一天写完,一天修订整理,轻轻松松的事儿。</p>

写完了就是汇编成册,该批量生产了。</p>

这事儿也容易。</p>

宁卫民不用铅字印刷,用油印,就是学校印卷子的那种土办法。</p>

他自己只不过再花一晚的时间用蜡纸刻了版。</p>

晚上借用单位的设备,用公家的纸张油墨,很容易就印出了一百份教材。</p>

而恰好也是这个时候,古四儿那边有信儿了,他带着俩哥们儿如约来接洽,成了最早领走教材的仨顾客。</p>

不过交易过程也出了点儿小岔子。</p>

最终成交的价儿并不是当初说好的三百块,而是二百六。</p>

之所以会如此,是那古四儿带来的另外俩鱼贩子耍鸡贼,临时变卦。</p>

他们大概是吃准了宁卫民急需用钱,一时又难找其他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