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现在就不一样了。</p>
他完全可以效仿那位卖鹌鹑养殖技术的聪明人,通过传媒的广告,把买家的范围无限扩大化啊。</p>
那针对的就不是几个鱼贩子了,而是全国的鱼贩子,甚至是广大的养鱼爱好者。</p>
他这么干,也就等于是蹭了官媒的便车,走信息产业化的路线了。</p>
原本应该是一锤子买卖的死资源,一下子就盘活了。</p>
要知道,这年头,报刊的公信力可是超强啊。</p>
人们的思维存在一个盲区,往往认为刊物是国家办的,上面广告就可信。</p>
那从这里面到底能掏出多少真金白银来,已经成了不可限量的事儿了。</p>
不过话说回来,办法虽好,可真想实打实沾这个光儿,恐怕也没那么容易。</p>
因为这个年头,大家对广告还认识不一。</p>
在一家工厂和一个企业刊登广告都得再三斟酌的情况下。</p>
个人发布广告,而且是一个二十初头的小青年要发广告。</p>
绝对算是一件令人侧目的新鲜事儿。</p>
广告当然不能随便登,提供的广告内容在报社的广告部门必须通得过,这是一个前提。</p>
就冲宁卫民的年纪,就冲他刊登这样另类的广告内容。</p>
恐怕对方肯定多有顾虑,要通过审核没那么容易。</p>
其次,广告也得投对地方才行啊。</p>
全国性的刊物当然好。</p>
可大报对刊登这样的不上档次的广告大约没多少兴趣。</p>
小报估计没那么死板,而且价钱也可能便宜不少。</p>
但宁卫民同样不能因为这个,就随随便便瞎登一气。</p>
打个比方,像让他受到启发的那份《农业经济报》就绝对不行。</p>
因为别看农民对赚钱感兴趣,可缺乏知识和见识的思维意识决定了他们的层次。</p>
像吃穿用这样实惠的东西,他们能看得明白,很容易相信、接受。</p>
但是不会有那份闲情逸致去养鱼的,更不可能感受到其间蕴藏的财富价值。</p>
宁卫民如果真把钱投在这样的报纸上,估计很难有什么回报。</p>
这就是针对正确客户群投放广告的重要性。</p>
那么在什么样的刊物上投放广告,就是他必须慎重考虑和选择的事儿。</p>
没有合适的,宁可不投。</p>
再者说了,登广告的花费应该不会是小数。</p>
万一刊登广告要没有效果,这笔钱就打了水漂儿。</p>
所以还须得先打听清楚了费用标准,得把这笔代价控制在能承受得起的范围里才行。</p>
孙子兵法有云,“先虑败后虑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