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七章 庭院深深(1 / 3)

国潮1980 镶黄旗 2233 字 12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走进西边的通道,就见四间倒座房。</p>

过去这是号房,即“下人”的工作间,也是来访客人等候主人面见的地方。</p>

如今这里则是进门第一户租住的人家。</p>

据房主老太太介绍,这户人家姓翟,一家子共五口。</p>

但非常不巧的是,也不知道这一家人今天到底干嘛去了。</p>

反正周日大中午的,这家人家门紧闭,铁将军把门。</p>

从他们家门前自行车一辆都没有,就能断定。</p>

翟家今天一定是有要事,才会全家出动,而且估摸一时半会的回不来。</p>

不过尽管如此,宁卫民还是能够从屋外观察出一些有用的信息。</p>

像五号院里这四间朝向最差的房,都为硬山合瓦清水脊。</p>

比起扇儿胡同2号院,那半瓦半灰的“棋星盘”屋顶可强多了。</p>

另外,这翟家在整个四合院的位置,与扇儿胡同2号院罗家的位置是极为相似的。</p>

但人家的生活状态,却与罗家迥然不同。</p>

不为别的,这皇叔的旧日宅邸面积宽阔得多。</p>

房子又大又好不说,院子过道也宽敞,规制还完全。</p>

这东四四条五号院尽管是偏院,但一共也有三进呢。</p>

不是扇儿胡同2号院那跟个羊圈似的,就一圈儿外墙的小院能比的。</p>

这倒座房的第一进,可是完全被翟家给占了。</p>

如果不是通道还是公用的,邻居们还得由此借道往里去,这里就跟一个独立的庭院差不多。</p>

旁的不说,就看翟家的所有窗台上下都很干净,顶多窗台上摆着两棵白菜而已。</p>

根本不像一进扇儿胡同2号院所能见到的,罗家那么见缝插针的摆呀塞的。</p>

什么白菜、鞋垫子、牙膏皮、鞋后掌,全放窗台上。</p>

什么蜂窝煤、破木板、小推车、烂坐垫、酸菜坛子,全堆在窗户下。</p>

人家翟家的墙根底下摆放的只有花盆。</p>

足有小二十个,光养石榴花树的大花盆就好几个。</p>

完全可以想象,真到了春夏枝叶茂盛时日,这里就是个小绿洲啊。</p>

论养花的条件,人家真比2号院强的不是一点半点。</p>

这要让同样好花草的边大爷看见,那非得羡慕死不可。</p>

至于杂物棚和小厨房,其实是最说明实际问题的。</p>

为什么翟家门前就没有那么多的杂物啊?</p>

其实是因为人家翟家在紧挨着里头垂花门的地方,借用夹角山墙起了一排小房。</p>

虽然房顶很简陋,只是用一排石棉瓦压上油毡,勉强做到不着风、不漏雨。</p>

而且墙面用的是红砖,与原建筑的灰砖不大搭调。</p>

但这的小房面积大啊,足有十多平米呢,能分成两个房间。</p>

一个储物,一个做饭。</p>

尤其是这小房也用了红门红窗,这与倒座房的样式相当一致,也就有了点古建的意思。</p>

反观扇儿胡同2号院,却着实太惨了。</p>

由于那是老百姓的民房,院子原本就小,过道也实在太窄。</p>

罗家实在找不到地方修小房,结果就把座山影壁前面的位置给占了。</p>

感到影响了邻居们的出入,罗家过意不去。</p>

当初还给各家邻居们送了点心,专门登门道了不是。</p>

可修好的小房,也不过就五六平米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