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小康标准(3 / 3)

苏厨 二子从周 1367 字 2021-03-0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小学的孩童散学了,斜跨着招文袋,从各个书院出来,嬉笑着各回各家。

寺庙的晚钟远远传来,宁静而悠扬。

这就是现在的大宋,细腻,温婉而优雅,这是汉民族文华凝练到颠峰而发展出来的摇荡心魄的美丽。

前所未有!其后再无!

看着城门上方“文明门”三个大字,苏油暗自痛惜,华夏文明,真的不应该承受那么多的痛苦与摧残!

进入城中,回到书坊,掌柜通知苏油和八娘,程夫人叫他们去苏宅一趟。

于是两人转身,八娘领着苏油前往纱縠行苏家院子。

院子是程夫人置办的,绕过纱縠行当街门面,从后边侧门可以进到苏宅里。

能培育出有宋一朝六大家中三位的圣地,苏油进来之后连大气都不敢透一口,脚步也放轻了不少,生怕溅起一丁点尘土。

这是大宋西南小康之家的标准院落。

小康,一个美好的名词,在大宋各路有不同的标准。

放到眉山,这标准大致应该是指坐拥价值六七百贯固定资产,外加每年两三百贯固定收入的人家。

人口还不能多,按照五口之家来计算,勉强可入小康。

后世总结封建王朝的灭亡,土地的剧烈兼并,总被纳入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细究起来,事情似乎不是那么简单。

就大宋来说,土地不贵,一亩上好的水田,价值并不算高,目前也就一贯左右,大致与一年土地所出价值相当。

当然免税的士大夫置办才划算,如果是自耕农,那就是好几年白干才能回本。

宋法对士大夫免税田亩有详细规例限定,即便是宰相之尊,所购土地也不能超过五十顷,多出的数额同样必须纳税。

庆历新政的一大败笔,便是暂时性放开了这项禁制,而公田开发,却没有跟上。

结果买地的都是什么人,可想而知。

与之形成明显对比的,那就是自耕农负担深重,夔州路官田的种植户,宁愿选择逃亡也不愿意继续耕作。

即便如此,这样的口子,也只能算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不能作为常态观之。古代封建王朝的当政者们都不是傻子,他们一直很警惕这件事情。

还有就是各种食邑,但那在大宋并不是真正的土地兼并,而是一种官方荣誉,相当于国家从岁入中拿一部分出来作为高官贵族的津贴,并不是他们实际占有了那些地头。

那是大宋另外一个蛋疼的问题,税收使用分配不合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