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著说道:“始邓绾谪滁州,言者未已。太皇太后因欲下诏慰存反侧,臣亦以为宜然。”
“然言者未已,以为未尽。或曰将遗患它日。”
“臣始终认为,治道去太甚耳。文、景之世,尚且网漏吞舟。加之人才实难,宜使自新,岂宜使自弃邪!”
文彦博也在听政,老头说道:“老臣亦觉得,朝堂如今火候已经差不多了,明润还在喊注意灾荒,如今役法、仓法未定,眼看着九月就要到来,岂容耽误?”
“别的地方还好说,河北岂能敷衍?黄河经过十数年治理,眼见就要成功,去年几处大工未完,陛下,再也耽误不得了啊……”
老头回朝,又算是创造了一个传奇,在宣德门侯进的时候,苏轼带着辽国使臣耶律永昌、刘霄也在边上,刘霄将文老头须发皆白,吓了一跳,拉着苏轼偷偷退立,改容道:“这就是潞国公吧?”
苏轼点头:“没错。就是文公。”
刘霄好羡慕:“潞国公四朝元老,如今年寿几何了?”
苏轼回答:“即将八十二了。”
刘霄大为吃惊:“年寿如此高,身体却怎么这么健壮。”
苏轼说道:“使者这还只是看到了他的容貌,没有听见他说话。”
“文公综理朝廷事务,极其精敏,许多少年后进也赶不上;学问贯古通今,即使专门名家也有不如。”
刘霄不由得感慨:“实乃天下异人。”
此事传入宫中,高滔滔对文彦博更加礼敬,每有大事,必得咨询。
听文彦博如此说,高滔滔便问道:“关于役法,朝廷商议得如何了?”
吕公著说道:“祥定役法苏轼、毕仲游等上奏,今年更张法令,时间上恐怕来不及,不过乡户衙前役满未有人替者,可以依旧募法支雇食钱。如愿投募者听其自便,仍免本户身役;不愿投募者,速召人替,如此则为两便。”
文彦博表示反对:“河北大役,非寻常州县可以支应,老臣怕是行此法依旧来不及。”
“听闻朝中有弹劾河渠司诸官贪墨,不恤民力者,老臣以为用人之际,不妨稍为和缓一二,或者命其戴罪立功也好,总不能整人整到连做事儿的人都没有了嘛!”
老头长期支撑大宋北方门户,对河北可谓是费尽了心力,无奈那条黄河实在是桀骜不驯,去年灾患又开始抬头,不由得不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