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小阏氏也成功说服了大阏氏,虽然具体过程不得而知,但也有一些风声透出。据说是两位阏氏的娘家出面说和,再加上小阏氏本就擅长作态,去见大阏氏的时候还未进门就已经跪地谢罪,又有伊里汗从旁陈述利害,大阏氏最终被说动,屏退左右,只留姐妹两人独处,最后的结果是两位阏氏抱头痛哭,小阏氏向大阏氏许诺,如果药木忽汗成为新的大汗,他会让明理汗取代拔都汗的位置,镇守西边,伊里汗仍旧镇守东边,而药木忽汗坐镇王庭。
拔都汗之所以敢对大汗之位生出念头,就在于他掌握了足够多的军队。如果把金帐的军队十等分,拔都汗掌握了两分,伊里汗掌握了两分,老汗亲掌两分,其余诸王平分两分,众那颜再平分两分。现在老汗死了,他的亲卫分裂,分别被失甘汗和明理汗继承,而失甘汗又与拔都汗联盟,那么两人手中的兵力就达到了三分。现在伊里汗和大阏氏同意结盟,再加上小阏氏本就有诸王的支持,手中兵力差不多可以接近五分,已经超过拔都汗,对拔都汗形成总兵力上的优势。至于剩下的人,他们多半会等到双方决出胜负之后再去拥立新汗,而不会贸然参加战争。
所以小阏氏的许诺也十分有诚意,让明理汗取代拔都汗的位置,等同是将王庭五分之一的兵力交给了明理汗,确保明理汗有足够的自保之力,就算新汗想要秋后算账,也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战场上的事情,并非兵力多就能稳赢,小阏氏一方的兵力名义上很多,可距离王庭尚远,诸王集结军队需要时间,尤其是伊里汗的麾下大军,为了防范辽东铁骑,还在驻守边境,不能轻动。可与西北大周接壤的边境却是承平日久,拔都汗更是有备而来,他的大军已经向王庭开拔,在这种情况下,拔都汗反而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以多打少,如果小阏氏和伊里汗应对不慎,损兵折将,强弱之势互易不过在一战之间。
正因为这个原因,伊里汗提出了抛弃王庭的决定,退往子雪别汗和月即别汗的领地,在这个过程中,集合兵力,待到全部兵力集结完毕之后,再与拔都汗进行决战。不过如此一来,双方各自有一个隐患,拔都汗的背后是西北,伊里汗的背后是辽东,双方交战之时,都有可能落入腹背受敌的境地之中。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澹台云虽然掌握了西京,但时间太短,地师在西北深耕多年,潜在党羽众多,这些人不敢公然抗命,可拖延一二却不是难事,战机稍纵即逝,短暂的拖延已经足够。至于辽东,他们的视线并不在金帐,而在关内,而且辽东崛起的时间太短,没有充足的准备远征金帐,无论是兵力,还是后勤粮草,都无法支撑辽东大军进入不熟悉的草原深处长时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