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伯,大隋和高句丽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弟子该不该过去?”方德对道信问道,虽然方德已经下定决心过去,但他还是想问问道信。
道信听到这话沉默了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他不是方德这种后人,知道后面的历史,方德对战胜高句丽没有多少信心,他去那里只是为了减少损失,要真一不小心胜了,那就真赚翻了。
站在他的角都来看,现在的大隋,兵强马壮,粮草充足,国力更是前所未有的强大,虽然高句丽国算是除了大隋和突厥之外最强的国家。在东亚范围算是第三强国,甚至可能是天下第三强国(这时候欧洲还是中世纪,村子级的战斗到处都是,中亚,波斯帝国还没有崛起,非洲,美洲还处于原始社会,文明的火炬还在东方,所以高句丽这个的东亚第三强国,就是世界第三强国,不过它悲剧的事,身边不是第一强国大隋,就是第二强国突厥,高句丽只能和突厥联盟勉强自保)。但国力还不足大隋的十分之一,这一战可为十拿九稳。
但偏偏杨广却是一个对佛门不友好的君王,他征伐高句丽的粮草和钱财都是抢夺佛门的,站在佛门的角都道信更想杨广就这样战败,一位战败的皇帝自然没有威望,压制不住大隋的各方势力,到时候杨广就没有时间来压制佛门了。
但站在一个大隋人的身份上,道信又想杨广一战成功,他是从乱世当中走过来的人,这大半辈子都处于乱世当中,自然知道乱世的恐怖,现在杨广靠着杨坚打下的基础,现在的大隋还处于盛世当中。
但杨广这些年收容军权得罪了门阀,开科举得罪了士族,甚至灭佛得罪了佛门势力,本来按照他原来的本性连平民百姓的势力都会得罪,让整个大隋没有基本盘,像沙滩上的城堡,一拍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