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有些人会再经历几次转折,比如发现自己矫枉过正了,曹操也有屠城和别的黑点,再后面发现刘备也有别的黑点……再到后面或许纯粹是因为自己踏上社会初次事业就成功了,然后看不起刘备这种蹉跎了好久的,也有可能有些人是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才成功的,觉得理解了刘备的连续创业韧劲……
不管什么原因,从上面可以看出,一个人拥刘拥曹在一生中是不断切换的,也有切换到两个都不偏不倚,跳出善恶好恶来豁达俯视的。
所以,大家看到“拥刘的三国文小白率貌似相对稍高”,这个问题其实是“那些所写给的目标消费人群、是在我这个描述语境里,小学四年级以下的位于第一层的潜在消费者看的文,相对小白”。
而拥曹文的目标读者,至少也得是“小学四年级以上叛逆期的第二层”。
所以,虽然最后拥刘、拥曹、和“跳出好恶”这三种心态的最高形态,没有优劣之分,但其最低形态,是有优劣之分的。拥刘吃亏就吃亏在第一层的是拥刘的。
而这导致的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双方用户在对喷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对方在第几层。
比如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拥曹读者,他可能一听到对方“拥刘”,就内心得意地想:那是一个跟我小学四年级以前一样肤浅的人,连刘备是个伪君子都不知道,真无知。
一个高中一年级的位于第三层的拥刘派,看到拥曹的,就想:那是一个跟我初二的时候差不多的人,没看过《三国志》原文。
而这里面,又是一道“知识的诅咒”:第二层的人把对方当成第一层来喷,却无法想象第三层第五层的存在。第三层的人把对方当第二层的来喷,却无法想象对方有可能是第四层第六层。
就拿我这本书来说,我认为我目前往下看,这是一本第五层的、主角立场拥刘的书,但也算没有黑曹。而我要写出这本书,我其实是要比第五层略高的,我得驾驭其他方面。
我头上,还有我无法想象的更高存在,因为没人能想象自己不懂的东西。
我说这些,只是启发一下读者的想象:当你看到一本书,别把它直接概括为“拥护第一层”或者“拥护第二层”,有可能一本书拥护的是135,一本书拥护的是246。上面还有很多层,经常抬头看一眼,就算看不清楚,至少知道上面有人。
我也知道上面有人,我看得见他们的存在,但看不清他们的样子,我只是不知道他们具体认知水平到了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