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坐镇雒阳,美滋滋等着章武七年能有一个更繁荣的新气象、此前因为战乱而流落海外的汉人,也都能认归正朔。
可惜,历史注定是曲折前进的,前进的途中,小误会小麻烦总是不断,而身居上位者,注定就是要处理这些麻烦,才配得上最后的成果。
此前,刘备派去寻找周瑜的使者,大约是初秋时分,确认周瑜在夷洲的殖民点具体位置的。
之所以是初秋,也是因为夏秋之交的东海海域季风,比较适合往东南方航行搜索。而且天气也转凉了些,不至于让士兵们中暑、被热带疾病困扰。
如今这个时代,热带病和酷暑,始终是折磨汉人开发南方蛮荒之地的最大障碍,这个事儿不是几年能解决的。
至少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培养出大批完全适应热带气候的汉人移民。
最好是初代汉人移民到了南方热带雨林后、繁衍生息,在当地生出第二代汉人,这个问题就算是彻底解决。
而大汉对南方的全面开拓探索,最早也不过是196年左右,当时鲁肃才第一批造好了去南洋贸易探险的大海船,后来由步骘带着南下探索。
这么算的话,到203年,大汉百姓热带海洋开拓,满打满算才第七个年头,周瑜那边,更是才第五个年头。哪怕已经有汉人二代在当地出生,至少还要再过个十五年,才能形成完全适应的生力军。
在此之前,还是半年寒冷时间探险活动、半年炎热时节蛰伏吧,自然规律不可违抗。
而刘备这次派出的劝降使者,是会稽郡守虞翻。本来还想过孙权手下的二张,但他们年纪太大了,身体也不适合出海漂泊,而且这些人还是流亡北士,不如江东本土人相对更适应南方气候。
虞翻祖籍会稽余姚人,就是本地的,而且在孙权手下时也算是上流名士了,声望和影响力不错,让他带着孙权给周瑜的信,分量应该足够。
周瑜得信后,还得准备,而且要等北归的季风气候,这才拖到了入冬才开始航行北上,腊月回到中原。
为了庆祝周瑜带着夷洲等地归顺,加上孙权、曹昂等人归降也才第一年,刘备也在新年之前,召集了孙曹两家的人进京觐见。
这样既可以进一步控制地方,宣示朝廷的权威,也好趁机淡化孙曹等家族对原本领土的影响力。
孙权和曹昂等人虽然内心有些惧怕,但兵权都已经交完了,也不可能反抗,只好是谨小慎微乖乖进京。
毕竟,刘备哪怕统一后解散了一部分军队归农、转为军屯,那至少还捏着五十万作战部队呢。孙曹内心不服也没得选择。
……
自从投降之后,一年多来孙权还是比较谨慎的,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有韬光养晦的觉悟。
刘备为了防止他疑忌,也很宽容地没有要求他立刻搬回“乌程侯”的封邑、吴郡乌程县。
甚至都没有褫夺孙权的嫡系护卫兵力,让周善、丁奉等孙家自己的年轻侍卫将领,可以继续为孙权效力,带了几千人控制孙权的驻地合肥城。
当然了,孙家的势力也就仅限于此。至于朱治和吕范,那都已经是直属于大汉朝廷的汉臣了,现在跟孙家没关系,他们自己做地方太守做得很舒坦。
这次腊月初接到刘备的命令,让他新年之前要到雒阳,还要参加上元节的朝贺祭奠活动,孙权心里就直打突突,以己度人怀疑刘备有没有可能对他下手。
身边都没个得力谋士,孙权只好和自己的表哥吴奋(他舅舅吴景的儿子,吴景去年最后还是病死了),还有伴学从事胡综,这寥寥数名心腹商议:
“刘备标榜信义,宽待归降固然不假,可有没有可能另外巧立名目、打压我等?或是干脆暗中用鸩?才统一天下第一年,就要我等前往雒阳,实在令人不安。”
吴奋安慰道:“巧立名目应该不至于,咱可是有功之臣,弃暗投明。至于……至于用鸩,怎么可能一场朝贡之中,有多人暴病?刘备不要脸的么,他可是苦心经营了那么久的美名。”